“每一個人都適合出國留學,但那些想留學的人出國前至少應想清楚4個大問題。在這4個問題想清楚之前,切不要匆忙做出留學決策。”
針對最近社會上引起強烈關注的“留學垃圾”問題,主導中國留學咨詢市場風向標的徐小平先生近日接受記者專訪時慷慨激昂。
盡管他所在的新東方領導層曾發生巨大變動,盡管他給自己的“慷慨激昂”加上多余的附注,盡管每次接受本報采訪時都是在中國留學市場出現重大問題時——赴美申請屢屢被拒、“9·11”后美國簽證形勢吃緊以及這一次在中國留學市場泛濫成災的“留學垃圾”問題。
徐小平曾在電話中強烈建議正在上大學的外甥暫不要出國。徐小平對外甥說,“我反對你出國留學,是因為你還沒有汲取足夠的中國這塊土地所能提供的養分。在留學之前,你首先要讓自己獲得我身邊那些優秀學生的素質,包括優秀的英語口語,然后才適宜出去。”
為了避免成為“留學垃圾”,到底有哪些人不適宜出國留學呢?
自稱與留學中介是同行的徐小平認為,從宏觀方面來看,每個中國人都應該出去留學,因為留學就是改革開放后的中國所進行的一次全民族再教育,向西方發達國家學習,吸納國外先進文化、先進生產力,吸收不同文明國家的發展成果。如果對留學進行廣義的理解,種類很多:有兩周考察、3個月培訓、半年拿證書和1 2年取大專文憑、8/10年獲博士文憑等,這都是留學。徐小平還提出一種新觀點,他認為“留學”是學習先進的東西,但并不一定要出國,因為國內已有一些很好的學校,它們提供的教育水平足以讓“留學”在國內進行,比如,位于上海的中歐工商管理學院,幾乎全是歐式教育。
也許是出于商家的精明,免費提供留學人生設計的徐小平對究竟哪些人不適合出國留學這個問題的回答一直口風很緊。在記者再三追問下,他只是說:“每個人都適合留學,我不能把中國人隨便歸類,但對于那些想出國的人一定要小心謹慎地考慮以下4個問題。”
他的意思是說,如果你的“語言”、“金錢”、“意識”和“目的”都還沒準備好,那就不適合現在出去。這是留學必備的4大方面。
“我要旗幟鮮明地說,出國去學語言那是扯淡,浪費人力、財力和物力。”
你的外語已足夠應付出國了嗎?徐小平認為,出國是需要語言的。比如,學英語的,“托福”成績至少要有600分,“雅思”成績至少考6分。如果沒有語言工具,那就根本不適合出國留學!他特別強調指出,那種認為出國去學語言的說法根本就是胡扯。
徐小平說,外語學習完全可以在國內完成,“如果你的語言不好,千萬不要著急出國。”
你準備的金錢已足夠應付出國了嗎?“留學中的語言和金錢就像人生命中的空氣和水一樣不可或缺,沒有人不帶水就踏上沙漠之路的。不過,確實有人不帶錢想去攀登留學高峰的。”這是行不通的。對于徐小平的這個問題,2002年發生在日本酒田短期大學里中國學生的集體悲劇應是最好的一個注腳。
你有留學意識嗎?徐小平說:“中外文化和中外財富的巨大反差導致了出國目的發生質變。出國原本是通過出國學到國外好的東西,然后過上好日子。”
問題是,現在,很多中國人往往把出國本身就當成了“好日子”,于是,“為了出國而出國”。
3年前,記者第一次采訪徐小平現場咨詢時,就有一位并不是很年輕的女士赤裸裸地說:“我不知道出國干什么,反正我就是想出去。”
徐坦白地說:“那些把出國本身當作好日子的人往往沒有好日子,甚至沒有日子過。”
你的留學目的很清楚了嗎?徐小平常常強調自己使用的語言是一種“科學語言”———就是他這個領域內的人也未必容易搞明白的語言,而且,時空跨度很大。他說,留學有三大境界,從低級到高級依次是:獲取“就業競爭力”、獲取“行業領導力”以及獲取“社會推動力”。因此,想出國留學的人一定要想清楚自己的留學目的到底是什么,否則,留學就會喪失意義。
“對于工作比較穩定、年齡介于25歲至35歲、事業正處于上升階段、事業發展空間特別巨大的人,出國留學一定要小心謹慎。”
徐小平特別提醒說,這些人出國前一定要把自己出國的“得”與“失”進行量化,然后加以比較。盡管留學對一個人命運的改變是無法估量的,但徐小平的理論是,這種無價的改變則是建立在有價的基礎上。
徐小平再次重申,目前,在整個中國留學市場上存在一種“留學集體無意識”現象。
徐舉例說,上海某大律師,35歲,辦了一個律師事務所,賺了很多錢,但因內斗而敗走。大律師當時想去英國劍橋大學讀法學博士。徐則認為,這位大律師既然已經獲得了在中國法律界的杰出地位,也許依然需要不斷提升自己,但完全犯不著中斷自己的職業生涯出國留學。
“他的留學前景肯定不壞,但他的機會成本太高。”徐小平說,“反正他有錢,是個有經驗的大律師,國內又緊缺律師,不如在國內再建立一個新的律師事務所,再利用自己的經驗把自己最熟悉的這個法律事務做大。更何況,他不是因為自己的能力被趕走,而只因管理沖突而分開。這位律師應從這場內斗中吸取教訓。因此,他根本用不著去劍橋大學,而只需建立自己的事務所而去招聘劍橋大學學成回國的法律畢業生就可以了。”
這個例子,說明了徐小平先生的一個基本觀點:留學,是為了追求職業以及事業的競爭力。
對于上述第4個問題,徐小平特別強調,他們應再多想明白兩個問題:第一,在自己所在的行業里能否達到一定的高度?第二,在你所在的行業里能否再有提升的潛力?如果“能”,不妨再繼續做,以獲得“行業領導力”。對于徐小平的這種觀點,2001年,美國《紐約時報》曾報道說,美國大學生往往在經濟景氣的時候暫時放棄學業而走向工作崗位,而一旦經濟不景氣,機會不多時,再回到大學里讀書諸如商學院之類的。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