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德國總統約翰內斯.勞訪華,教育成為此行重要目的
9月10日上午,德國總統約翰內斯.勞乘專機飛抵西安,開始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其間,他分別在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和南京大學發表了演講,并被授予南京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在清華大學的演講中,總統先生說道,雖然中國學生在德國已經是第二大的留學生群體,但是這個數字還可以進一步增加。德國大學有非常高的水準,并愿意進一步改變接收條件以招收更多的學生。德國也將更加努力地為在德國接受了良好教育的中國人提供事業發展的機會。從長遠的眼光來看,中國也將從中受益。
今年前三個季度,德國對中國的出口額和進口額分別達到136億和176億歐元,大大超過日本,中國已成為德國在亞洲最大的合作伙伴。德國總統和總理的每次訪華,教育必將成為重要議題。充分說明了中德教育交流的前景是得到兩國高層官員重視的。比起商業和技術上的來往,教育和文化的溝通其實更具深遠意義。目前中國高校與德國共建就有340項合作關系。
大批的中國留學生的到來給了德國人一個了解中國的機會,而當留德學生學成歸國,也將把德國的社會介紹給了中國。到那時,他們不但將成為祖國建設大軍中的中堅力量,也會成為中德兩國間經濟,科技,文化等各領域進一步交流合作的重要基礎與保障。
二、中國留學生入學再掀高潮
根據聯邦統計局03年10月發表的統計報告數字,2002學年走進德國大學校園的中國留學生接近7300人,超過當年入學新生的10%。這樣,在德國大學注冊的中國留學生就達到20141人,占大學生總數的1%。中國留學生在八大類專業的分配情況如圖:
按照慣例,03年大學生的具體數字還要到今年10月份左右才能公布,因此現在還無法準確看出成立審核部對中國學生赴德熱潮有多大的“抑制”作用。
三、德國各州削減教育經費,引發大規模游行及罷課
德國經濟持續低迷,各州財政稅收減少,赤字高居不下,因此紛紛出臺了大幅削減開支的財政預算,教育經費也未能“幸免于難”。從而引發了10月以來德國各大學都出現的不同程度的示威游行活動,一些學校的學生出現了長時間的罷課行為。更有甚者,某些大學的學生占領了教學樓,干擾正常的教學秩序,以至和前來鎮壓的警察發生暴力沖突。削減教育經費,將導致很多專業被迫關閉,一些大學合并,錄取學生數量減少,教職人員精簡,學校硬件更新放緩,給大學收費增加砝碼,而最終倒霉的將是廣大學生。
如果說對超過規定學習年限的學生征收學費還沒有觸動大多數學生的根本利益,尚能忍受的話,削減教育經費和教育規模,確實是把德國學生惹毛了。德國經濟不景氣,社會福利面臨挑戰。政客們的這種做法,從宏觀角度是必須的,但是畢竟無法獲得利益直接受損的在校學生的認可。身邊的德國同學走上街去,讓政客們聽到他們的聲音,享受憲法賦予他們受教育的權利。那我們呢?是與德國同學并肩作戰,還是做個明哲保身的逍遙派?其實,比起德國對中國留學生的一連串新增規定,這次風波也不那么無法忍受了。
四、六個聯邦州起訴《高等教育總法》
巴伐利亞、巴登-符騰堡、薩克森、薩克森-安哈特、漢堡以及薩爾六個聯邦州向德國憲法法院提起上訴,要求推翻《高等教育總法》規定的大學第一學業禁止收費的規定。
1998年,經過第4次修改的德國《高教框架法》中第27條第4款中明確規定,“第一學位和后繼學位免費”,這樣一來就用法律的手段阻止了高校收費。但是,德國的基本法中又規定,高等教育是屬于各州政府自己管理的事務。因此贊成大學實行收費制度的聯邦州認為,聯邦政府無權以聯邦修法的形式來干涉州政府掌管的事務,這也是六州將《高教法》告到憲法法院的法律依據。
目前包括德國大學校長聯席會主席在內的眾多大學校長和州教育部長們都是大學收費的積極推動者。若六州勝訴,免費教育的法律保證--《高教框架法》將因違憲而失效,到那一天,德國全面實行高校收費將不再存在任何障礙,交學費的“厄運”將降臨到每個學生的頭上,當然也包括中國學生。
收費的問題幾年來鬧得沸沸揚揚,現在大家似乎也都認命了,跟已經選擇了的留學之路相比,每學期的幾百歐元學費顯然還是不夠分量,也只能吃了這個悶虧,抱怨一下自己所在州“太貪”。跟中國學生的肚里窩火不動聲色相比,很多德國學生盡管對增收學費表示了強烈的抗議,但很多人對這筆額外的開支并不十分敏感。
五、Daf登陸中國
如果說“審核部”是2002年德國留學的關鍵詞的話,那么,毫無疑問,2003年的關鍵詞就是“testDAF”。
2003年4月5日,中國境內的第一次DAF考試在規定的五個考試中心(北京、上海、武漢、西安、廣東)如期舉行。DAF考試和大名鼎鼎的TOFEL考試一樣,屬于標準化考試,它的題型和難度是非常穩定的,分為閱讀理解、聽力理解、書面表達和口頭表達四個部分。總的考試時間為190分鐘。四個部分的考試相對獨立,各個部分之間會有短暫的休息時間。
DSH考試是針對大學申請者的考試,由大學自行驗收。而DSH的考試許可(Zulassung)只可能從該大學的相關機構取得。但DAF的考試報名非常簡單,只要具備德語中級以上水平者均可報名參加,無需先有Zulassung等手續。很多大學已經減少了一年內DSH考試的次數,目前經ABCDV從一些大學外辦反饋的消息中了解到,他們對于“DaF在一段時間內不會取代DSH,兩者將無沖突的并存”的觀點還是比較一致認同的。不過,DAF完全取代DSH考試,終究是要實現的。
相比于DSH的各地難度不等,承認度不同,考試跟申請學校相關聯,Daf這種規范化操作的考試終將成為體現德語水平的主流。而且在國內設立考點也給很多在讀的學生提供了方便。從考試規則和收費來看,100歐元的報名費和不限次數的考試,也會使Daf成為相關機構和考生的共同選擇,畢竟DSH的次數限制讓每個參加考試的人都有不小的心理壓力。
六、審核部做出了“正式3年大專的學生只能在拿到大專文憑后去審核,而且不能直接上大學,必須先上預科”的決定
ABCDV在1月的時候就已經公布審核部的明確答復,即三年制大專在讀生已沒有資格進入德國大學就讀,大專3年畢業生必須先上德國大學的預科,然后方可進入大學學習。也就是說,中國的三年制大專畢業生還及不上一個德國高中畢業生。讓人不禁發問“大專畢業生赴德留學還值得嗎?”對中國學生來說,留德的路程是障礙越來越多,門檻越提越高,變化之快之多,真是始料未及。而且已經有少數德國大學明文規定不收“中國大本在讀生”。
2001年7月成立的留德審核部已經令不少正在德國拼搏的學生飲恨而歸,而這次推出的新規定,更進一步增加了留學的障礙。從留學趨勢的持續升溫以及現有的一些留學問題來看,制訂這些措施是必然的。但是計劃跟不上變化,不斷推出的新措施雖然將赴德留學規范化,但每一次新規定公布下來,都令很多沒達到標準的中國學生先前的努力付諸流水,赴德留學的熱潮也慢慢冷卻下來了。對于有赴德意向的在讀大專生,這更是一個巨大打擊。雖說藝不壓身,但在認真準備一年德語的情況下聞此噩耗,還是令人難以接受。 “輕松留德”漸成昨日談資,來德前一定要好好斟酌才是了。
七、非典對留學的影響
非典成為了2003年讓中國乃至全世界最驚恐的詞匯之一,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德兩國在高等教育領域的交流,部分德國大學召回在華學生,中國各地德語培訓班紛紛停課。“審核部不再舉行面試”,“使領館不再發放簽證”,甚至于“中德航線全面停航”,“德國拒絕中國公民入境”,一時間流言四起,讓人莫辨真偽。ABCDV在這個時候發表了一系列關于非典“反謠言”文章,給廣大留德的同學吃了一顆定心丸。事實上,非典對于留學德國的沖擊是也不小,大批三四月份遞交的簽證材料扣押長達三個月之久,讓人不禁感嘆“交的早不如的巧”。
非典對人們心理上的影響之大,以至于在德國的留學生們都有如驚弓之鳥,害怕被傳染是假期不敢回國,而另一個原因則是不知道何時才會解除警報,擔心一旦回國就會被德國禁止入境。盡管德國政府對中國表現出了幾乎令其他國家不滿的寬松,但這并不代表德國人對亞洲人打噴嚏就能坦然受之。各種禁令和消息的結果是誤會越鬧越大,謠言越來越多。國內的學生看著審核部和大使館心里發愁,在德國的學生則每天聽著各種新聞和小道消息拼命往家里打電話。
八、上海正式開始留德審核工作,廣州試點成功
為使中國申請者赴德高校留學的準備工作得以簡便,從2003年底開始,留德人員審核部的審核工作也可以在上海進行。從2003年12月起,將每月(因春節的原因,2004年1月除外)首先在德國駐上海總領事館進行一周的面試工作。這樣,上海總領事館轄區的申請者不必到北京來面試。
2003年11月03日- 11月07日的廣州面試試點已經圓滿結束。留德人員審核部計劃在2004年4月或5月進行第二次廣州面試。
在這之前審核部的工作效率低下,確實讓很多留學生感到頭痛。最初,審核地點只設在北京,從寄材料到通知審核,需要3個多月的時間,面試也給學生帶來了不少麻煩。上海及周邊省份是赴德留學申請者的一個重要來源,如此一來方便了很多留學生。
如今從寄材料到受到審核通知只要1個月左右的時間,加上上海于廣州承擔了部分工作,留德手續上就真正的節約了不少時間。
九、槍手盛行
年中,ABCDV記者一篇“ 中國槍手出沒德國校園 ”的文章,被中國眾多知名媒體轉載。 年底,德國著名媒體“德國之聲”也以“德國警察考場逮捕中國‘槍手’”為題對在語言考試中替考的事件進行長篇報道。如果你經常翻閱德國的華語報紙,你就會發現廣告欄有一半以上都是給槍手或槍手中介準備的。這些都足以說明,在德國的中國學生中替考現象已經不再是個別現象,一次次的“東窗事發”為中國學生的誠信打上了一個個刺眼的問號。而僥幸過關者更是不計其數。德國大學已經普遍意識到“槍手”現象的日益嚴重,對考生身份的識別工作前所未有的縝密。
規定存在的意義就是被打破,嚴格的規定對違規者來說正如一個蜜蜂窩,風險與利益同在。2000歐元的DSH替考費對于靠打工維持生計的學生來說,不啻為一個極大的誘惑,以至于個別人利令智昏,鋌而走險,無視給中國人信譽抹黑和東窗事發所要面對的起訴。跟中國“知錯就改,善莫大焉”的思想不同,在西方社會一個人的信譽和誠實是極為重要的,品德上的污點會令一個人終生為他人不齒。而少數留學生的欺詐行為,則會造成德國人對整個留學生團體的不信任。APS的出現已經是赴德留學一個很大的尷尬,而留學生的良莠不齊,也正暴露了我國思想教育上的某些盲區。在抱怨留學審查越來越嚴格的同時,又有多少人會去仔細思考一下造成這些后果的原因呢?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