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2003年英國官方公布的數據,海外學生已占到英國大學生總人數的12%,每年為英國帶來數十億英鎊的收入。英國留學教育產業已經成為了一塊不可小覷的“蛋糕”。
近年來,英國政府已將提供教育和培訓服務作為一個重要的對外出口產業。布萊爾首相曾在1999年6月雄心勃勃地表示,他希望英國的教育能在5年間奪得全球高等教育四分之一的市場份額。當時,英國在國際留學市場中的份額為17%,遠遠落后于該市場中的“領頭羊”——美國,后者當時所占市場份額為67%。
為了將教育當作一種產業向世界推廣,英國政府對外國申請留英的學生施行了諸多優惠政策。例如,為申請超過半年以上留學簽證的學生提供免費的醫療保險;允許學期超過半年的留學生合法打工,且規定了最低工資標準。英國女王每年都要為那些招收海外學生最多、教育最成功、或在海外辦學最成功的大學頒發“女王獎章”,英國對教育產業的重視可見一斑。在英國政府看來,加大開拓留學教育市場不僅能改善和提高英國大學的海外收支狀況,而且也能更好地發揮英國在國際社會上的影響力。
目前,英國高校對本國學生每年收取1千英鎊左右的學費,而海外學生每年的學費按照專業區分在9千到1萬英鎊左右。簡單比較,英國高校錄取一名海外學生便等于錄取10名本地學生。以諾丁漢大學為例,該大學目前的留學生人數已經占到學生總數的20%。另外,國際化一直是英國各個著名大學所奉行的辦學方針,也是英國教育的魅力所在。以在全英媒體專業排名第一的倫敦大學歌德-史密斯學院為例,其海外學生占到學生總人數的70%以上。
近年,英國政府通過英國文化委員會制定計劃,將中國、巴西、香港、印度、日本、馬來西亞、俄羅斯和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列為首批8個重點發展的教育出口市場,韓國、澳大利亞和美國等則與其他18個國家列為二類教育出口市場開發對象。英國政府這種將市場細化的做法顯然收到了成效。
隨著中國經濟的日益繁榮和國民整體消費能力的顯著提高,擁有龐大教育市場的中國成為了英國教育出口政策調整的重要目的國之一。目前,中國已經成為除歐盟之外的英國第二大留學生來源國。2001至2002年度,中國赴英留學攻讀本科以上學歷的人數為1萬零3百多人,是1998至1999年度的三倍。另外,還有1萬7千名年齡在16至18歲之間的中國“小留學生”在2001年獲得簽證,赴英國私立寄宿高中或私立預科學習。據中國駐英國教育參贊王永達介紹,粗略計算,中國目前在英國的留學生已經達到6萬人以上。
為了調動重點市場的活力,英國政府還采取了多種鼓勵措施。例如,中國已連續三年成為英國外交部提供的“志奮領”獎學金獲得人數最多的國家。劍橋大學丘吉爾學院為吸引中國優秀學生,同華人企業家共同設立獎學金,兩名分別來自清華和北大的女生今年成為該獎學金的首批受益者。
目前,通過各種鼓勵性的政策調整和大力度的宣傳,英國已經完成了向國際留學教育市場“擴張”的第一步。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