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青年報記者跟隨“中國記者眼中的馬來西亞留學”媒體代表團對馬來西亞的7所私立高校進行了參觀訪問,帶回了一些關于馬來西亞留學的一手信息。馬來西亞私立教育的三大意外。
馬來西亞成為中國留學生的目的地不過是近三五年的事,在許多國人心目當中馬來西亞是去英、美、加、澳等國不成,退而求其次的選擇。但是身臨其境卻發現相對于全國2300多萬人口,馬來西亞私立教育的發達程度是很令人吃驚的。有關數據顯示,目前馬來西亞有10所高等私立大學,4所外國大學分校,652所私立學院。不僅僅是數量上,這些私立學院在辦學規模、辦學特色上都發展得相當成熟。
圍著學校建城鎮私立學校有來頭
7個學校走下來,記者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這些私立學校的背景都大有來頭。英迪學院的股票是馬來西亞股市上受股民追捧的熱門股;學邦理工學院隸屬于馬來西亞的大型企業集團金獅集團,同屬該機構的百盛集團在中國也是大名鼎鼎;更有甚者,汝來學院、萬達學院、雙威學院的創建者不僅是這些學院的老板也是汝來鎮、萬達鎮和雙威鎮的開發商。
因此這些學校從硬件設施來講自然是沒的比。在中國設有合作辦學學校的英迪學院不僅在馬來西亞有5個校區,在泰國、印尼、越南等國也都設有分校。汝來學院和馬來西亞第一工藝學院則地處馬來西亞多媒體超級走廊,占地面積分別有105英畝和159英畝,這兩所學校的教學、宿舍、餐飲和休閑運動設施與國內重點大學的水平相仿。即便是地處首都吉隆坡附近的精英學院、萬達學院也都擁有自己獨立的教學大樓和圖書館。
不做低水平重復建設辦學特色鮮明
馬來西亞私立教育的一個鮮明特色就是“雙聯”課程,即將美、英、澳、新西蘭等國著名大學的部分課程或全部課程轉移至馬來西亞分校或合作學校,學生在畢業時可獲得由美、英、澳、新西蘭等國著名大學頒發的學歷文憑和學位證書并為國際公認。這一特色在不同的學校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發展,因此各個學校也形成了自己鮮明的風格。
英迪學院在校學生人數近1.5萬人,來自37個國家和地區,因此該學院比較注重打造學校的國際化風格。據該學院院長陳友信先生介紹,目前該院和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的合作院校數目分別是255所、24所、12所、8所和6所。精英學院則致力于培養人文學科的高端人才,強項學科是經濟、工商管理、金融、法律、心理學等,該學院的合作院校包括倫敦經濟學院等知名學府。而馬來西亞第一工藝學院則獨辟蹊徑專注于理工人才的培養。
辦學者危機意識很強
雖然馬來西亞的私立高校已經吸引了不少中國學生前來就讀,但辦學者卻沒有滿足現有成績,他們一方面在不斷開拓中國市場,一方面也對未來的發展有著清醒的認識。
給記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這些領先的私立院校都把教育產業作為長線投資。英迪學院的陳友信院長原本的主業是房地產,但投身教育產業后反而放棄了房地產,專注于英迪學院的建設;而精英學院和雙威學院也都建立了專門的信托基金把從教育產業獲得的贏利再投入學校的建設當中。
同時學院的“領航者”對私立教育在馬來西亞甚至東南亞的地位和未來的發展都有明確的認識。英迪學院的院長陳友信告訴記者,學院不僅滿足于成為學生去英美等發達國家的跳板,而要成為培養中國與東盟未來經貿人才的搖籃,未來一兩年也打算把中國好的大學引進到馬來西亞,培養越南、斯里蘭卡等東盟國家的人才。無獨有偶,學邦理工學院的CEO麥聯方博士也預言:中國學生大批到馬來西亞留學的趨勢也不會持續太久,再過15年中國將成為亞洲地區的教育中心,因此馬
來西亞的學校應該抓住這幾年的發展機會。
馬來西亞留學的三大軟肋
馬來西亞留學以其優越的性價比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中國留學生,但是在我們的采訪中記者也了解到馬來西亞留學也存在著“軟肋”。
轉學率高原因何在
在與當地中國留學生座談的過程中記者發現,每所學校里都有一些中國學生經歷了很多磨難才來到目前的學校安心學習,這樣高的轉學率是為什么?原因是一些不具備在中國招生資格的學校在國內招生,其中不乏一些國內的中介機構從中牟利。
在雙威學院記者碰到了兩個北京學生,他們是2001年通過北京一家知名的國字頭的中介給辦到馬來西亞的,中介向他們承諾要去的GOON學校有ACCA課程,并且中介費、第一年的學費、生活費4萬多元人民幣在他們離開機場之前就都付給中介了,但他們到了馬來西亞才發現,不僅這所學校的校舍、設施不像中介出示給他們的照片那樣豪華寬敞,并且他們所要就讀的ACCA課程也沒有開,學校的人答復他們說:“等你們學習完語言該學時我們就開了。”無奈二人只能轉學到雙威學院學習了,而當初所交的4萬多元是血本無歸。據他們說,被這家中介介紹來的中國學生有五六十人,最后都陸續轉走了。
據了解,在馬來西亞學生簽證是以學校的名義發給學生的,如果要轉學,原來的學校必須開具一封退學信,拿著這封信學生才能到新的學校重新辦理申請簽證的手續。在這里要提醒中國學生,在選擇馬來西亞的學校時一定要慎重,最好多方面收集信息,爭取一次到位,如果有可能的話家長也可以親自到馬來西亞考察一趟。,馬來西亞獲得在中國招生資格的私立學校只有不到30所,這些學校的名單在教育部教育涉外監管信息網上(www.jsj.edu.cn/mingdan/mlxy.html)都有公布,至于這個名單之外的學校在選擇時一定要謹慎。
低齡過語言關不易
去馬來西亞留學的中國學生多數是高三畢業的學生,也有一部分是讀完高二或者在國內上過一兩年大專的學生。由于去馬來西亞留學不需要語言成績,部分中國學生語言基礎很差就踏上了留學之旅。雖然大多數學校都開設語言課程,但對于基礎較差或者學習自制能力較差的學生,在短期內過語言關不易。尤其在一些中國學生數量比較多的學校,中國學生要想扎堆還是很容易的,一年兩年過不了語言關的人也有,而馬來西亞的學校都是用英語授課的,如果語言關不過上課也就是混日子了,一些學生為了應付家長,就會以學校不好為由頻繁轉學。
自主學習、生活能力堪憂
在記者走訪的這些學校當中,校方對中國學生普遍的評價是比較高的,認為中國學生的學術能力比較強。但問及中國學生的不足時,學校的評價是中國學生的環境適應能力比較差,依賴性強,比較喜歡扎堆。學邦理工學院的一位英文老師告訴記者,中國學生學習努力的程度是四六開,即有40%的學生學習自主性是比較差的。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