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德國逐漸成為我國學生留學的又一熱門國家。德國學術與交流機構(DAAD)公布的最新統計數字顯示,目前我國在德國的各類留學人員已接近3萬人,成為德國最大也是最有發展潛力的學生群體。另據德新社日前公布的消息,德國已成為繼美、英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留學目的國。
除了德國教育質量良好以外,其免費教育制度一直是我國學生選擇德國的重要理由,但最近德國留學政策的確有新變化,為此周刊請來專家金培華為讀者全面透視留學德國的最新動態。
教育體系
德國高等教育歷史悠久、實力雄厚,自19世紀以來便堪稱世界高教的楷模,如著名的洪堡大學至今共培養了2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德國共有各類高等院校300多所,這些學校按規模與任務可分為幾大類,分別為:綜合性大學、神學院、師范學院、藝術學院、高等專科學校以及行政高等專科學校等。
德國高校沒有重點與普通之分,各校之間實力均衡,各有特色,因此德國并沒有全國或全州的高校入學考試,13年制(或相當13年制)完全中學的畢業生在畢業同時即可獲得普通大學入學資格。但是,由于德國大學最低學位是碩士,而我國實行12年義務教育,因此我國高中文憑不被德國大學認可。像你這樣的高中畢業生進入德國公立大學的正確途徑是:6個月語言+2年職業課程+公立大學=碩士學位。
同時德國的職業教育世界聞名,不僅擁有世界一流的師資、設備,而且擁有一流的實習場所和國際認可的證書。正因為德國各大企業十分重視人才培養,由各地州、市政府和著名企業出資的各類職業學院也競相爭艷。這類學院對我國學生的招生要求是三年制高中畢業,包括職校、中專、技校。
對外國學生,學院實行自費和政府補貼的政策,學費低廉。由于在德國各個州政府政策不一,因此有一部分學院畢業生是無法進入公立大學深造的,在申請時必須要謹慎仔細。
此外,德國大學的教學體系類似于學分制,學生完全可以根據專業要求和自己的志趣安排學習時間與計劃,這對于在“保姆”氛圍中長大的中國學生來說可能更是個考驗。
近期走勢
1、不再無限期免費德國是世界上為數不多實行免費教育的國家,任何人進入公立大學無須交納學費,不但本國學生如此,外國學生也享有此待遇。學生每學期一般只需交納幾十歐元的管理費即可。
但今年1月,德國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率先開始明確打出收學費的旗幟。該州議會作出的決議決定:對在該州高校學習的大學生每人給予14個學期的免費“學時賬戶”,若在14個學期后未能畢業的,就將對該生的以后學期收取650歐元/學期的學費。如果學生提前畢業,“賬戶”內的剩余學時可用作其以后教育之用。
而繼北-威州之后,巴登-府騰堡州、巴伐利亞州與下薩克森州、薩克森州、萊茵蘭-普法爾茨州等紛紛效仿,陸續拿出了類似的學時賬戶制度,或者開始以那些攻讀第二學位的學生(主要是一些國外留學生,他們在本國讀完第一學位后選擇到德國留學深造)為突破口,開始加大收費力度。
德國對免費高等教育制度進行改革其實是勢在必行的,而德國經濟界也明確對此給予支持,認為其他發達工業國家的教育制度表明,收學費不應該成為能否獲得學習機會的關鍵問題。
2、打工政策有優惠德國政府允許大學生免稅打工,并規定了保護性的最低報酬標準,節假日里,打工的薪水還能翻倍。所以留學生除了要自備第一年的生活費外,其余的費用完全可憑打工解決。
從去年冬季學期(十月中旬)開始,德國勞動和社會秩序部對外國學生的打工時間做出了大幅調整:允許在德的非歐盟國家學生每年打工180.5天。以往,德國各州勞動局一般允許非歐盟國家學生每年工作90天,但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由于二三個小時的短工通常也會被記作一天,因此很多學生的實際工作時間并沒有90天,新措施的實施顯然為留學生帶來了真正的實惠。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