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外國人錄取服務部將優化申請程序
7月8日,在柏林召開的德國大學校長聯席會議(簡稱HRK)第200次全體代表大會通過了一個名為《重新組織外國人錄取工作》的決議,這樣就為德國大學設立一個處理外國學生申請材料的“中央服務部”開辟了道路。為此,HRK將第一步先支持在柏林和勃蘭登堡州開展的、目前正處于準備階段的試點項目,其它聯邦州的大學也可以加入。由于外國申請者近年來急劇增多,僅僅審核他們的申請材料就使德國大學耗資巨大,而服務部將把大學從這個工作中解放出來。它的主要職能包括比如檢驗申請者的材料是否完整,在本國的中小學教育是否足夠以及現有的德語水平。
德國大學打算通過這種方式減輕自己的負擔,這樣在挑選和錄取外國申請者的過程中,質量因素就能更好地得到考慮。為了促進合格的外國申請者的錄取工作,HRK全體代表大會早在去年就已經起草了一個綜合措施方案,該議案也是其中之一。
現在每年德國總共要收到約29萬份外國人的大學申請,其中60%投給160多所大學,這些學校共同提交了這個議案,表示支持成立一個全國性的服務部,它將從2004/05冬季學期投入運營。
這個服務部將在自愿參加的高校委托下工作,并只確認申請者的材料是否符合錄取要求。對申請者的挑選和錄取仍由各大學自己決定。從長期來看,服務部的經費將來自于申請者繳納的手續費。它將各自以大學的名義進行工作,這樣大學就一直保持申請材料收件人的身份。(注)
在成立該服務部的準備討論階段,HRK和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DAAD)共同組建了一個工作組,德國文化部長聯席會議(簡稱KMK)和外國教育中心也派代表參加,以準備和各聯邦州都達成必要的協調。位于漢挪威的德國高校信息公司(簡稱HIS)也將支持這個方案的落實。
注:這句話原文是:Sie wird jeweils im Namen der Hochschule taetig sein, so dass die Identitaet der Hochschule als Adressat von Bewerbungen für die Bewerber immer sichtbar bleibt.如此看來,將來的申請程序還是先把材料寄到各個大學外辦,然后大學直接寄給服務部,經過這個機構的審核后再寄回大學進行錄取。
小龍 譯自 德國大學校長聯席會議
究竟這個舉措對中國學生的申請有何影響?論壇里有兩種意見:
A:對于中國人來說無疑又是雪上加霜,更延長了學校申請的時間和等候的時間。而且增加了被拒絕的可能性(到時候至少有4道關口可以拒絕你,APS,服務部,大學,移民局)。總之一句話,想來德國越來越難。
B:我的觀點恰恰相反,這個機構的成立對中國同學有很大的幫助。因為我個人分析,APS的審核已經相當詳細和正規了,如果能夠通過了它,那么很有可能就只需要在服務部走個過場,德國人不可能無聊到一份材料審核兩遍的程度。而對于那些從諸如東歐,北非來的人來說,服務部就相當于APS對中國人一樣,會淘汰很多不符合條件的人,無形中就增加了咱們中國同學的競爭力。
編者按:從文中看,這個服務部的主要功能只是檢驗申請者從材料上看是否具有被錄取的可能性,而中國學生的材料在國內已經經過APS的審核,只要該機構的工作效率能保證,對中國學生應該是個好事。
你怎么看?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