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在中國授予學位的洋野雞大學的調查之三
“我只能說中國是野雞大學的富礦!”這是澳洲野雞打假專家George Brown回答記者的一句話。
持有相似觀點的專家還有美國遠程教育與培訓認證委員會負責人Michael Lambert。他說,關于野雞大學騙人的故事他聽得最多的就是從中國學生那里聽到的。
面對這些令人尷尬的說法,我們不得不反思的一個問題就是:為什么中國會成為洋野雞大學的富礦?
開放的中國信息仍然相對閉塞
“在美國有些文憑幾乎100%無價值,有的實用價值很小,而美國現在有100多個假認證協會,即便是美國居民也有很多人搞不太明白,當他們(野雞大學)向亞洲市場進軍時,不懂的人就更多了。”美國打擊野雞大學的權威專家Chip說。
教育部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員說,在如今這個學習型社會、知識型社會,大家都想要學習這本身是件好事,是可喜的現象,中外合作辦學的目的是為了引進國外的優質教育。什么是優質教育有一個認定問題,政府要有一定的把關,即將成立的“境外教育資質鑒定中心”將成為一道最好的過濾網。比如說美國的學校,沒有得到六大認證機構的認證,你的學位就沒有任何價值。各個國家的教育體系不一樣,方方面面對他的了解是有限的,信息不對稱是造成洋野雞大學在中國走紅的客觀原因。
隨著一部分中國人對美國的認證制度開始有所了解,洋野雞大學也在不斷調整自己的策略。在記者的采訪過程中,當問到某野雞大學招生人員該校是否得到美國教育部承認的認證機構認證時,對方回答沒有,隨即對該認證作了一番批駁,然后說:“更重要的是學到先進的知識。”
“我們到一所學校去讀書,學到知識當然重要,但同樣也是為了拿到一個文憑,用于升學、求職或者移民,所以文憑的實用性也很重要。”一位教育工作者對此表示反對。
那些在中國開展得非常紅火的野雞大學的文憑是否會被美國一流高校所承認呢?記者選擇了3所野雞大學———紐伯特大學、美國世紀大學和普萊斯頓大學,詢問加州伯克利大學、華盛頓大學等美國一流高校是否會承認這些學校的學位。答案無一例外全是否定的。美國地區認證的正規學校全部不接受上述學校的學生轉學分,同時也告知上述學校的文憑不可以作為升學的證明。
一位接待人員還講到他們曾經遇到過中國學生交上這樣的文憑,最終學校通知他們的學歷是不被承認的,有學生還發E-mail過來詢問:為什么美國大學的文憑,美國也不承認?
美國某公司一位曾經負責招聘的先生告訴記者,近幾年很多從大陸和臺灣來的中國人都拿著野雞大學的文憑上門應聘,文憑都是什么MBA、EMBA,招聘官員通常的做法是:如果應聘者除了野雞文憑外,還有一個認證的如本科文憑,那么他們會把所謂的MBA學位省略,而視本科學歷為最高學歷。這位先生還說,在與幾個中國大陸來的人員交談過程中他發現,他們也不是很懂這文憑其實是野雞產物。
社會和雇主是最大的受害者
“有些人是知假買假,真正受害者是社會和雇主。”美國遠程教育與培訓認證委員會負責人Michael Lambert如此評說野雞大學的受害者。
2002年5月11日在武漢召開的第三屆MBA發展論壇上,眾多專家對MBA報名人數逐漸增多、考試成績越來越高,而學員年齡越來越小的現象表示憂慮。但與之相反的現象是,報考洋野雞大學學員中大多為國企或國家事業單位的中高層管理人員、機關干部,而且年齡普遍偏大。
這部分人并不擔心學歷會不會得到國家權威認證部門的認證,對他們來說,這個學歷只要能夠得到本單位、本部門人事和組織部門的承認就足夠了。這對那些在機關和企業待了很多年,正需要一個學歷來作為晉升的依據的人來說,不用考試,只要花錢就能拿到的學歷無疑是雪中送炭。
而在有些地方,政府部門的官員不僅自己拿了一個這樣的學位,還以紅頭文件的形式向機關、企事業單位力薦這樣的學歷教育。
這是深圳市信息化辦公室2002年3月26日以“深信辦發〔2002〕33號”發的關于舉辦“高級工商管理EMBA研修班”的通知:
各機關、企事業單位;各行業、駐深單位:
為了貫徹落實中共中央《2001—2005年全國干部教育培訓規劃》和中組部、國家經貿委聯合下發的《“九五”期間全國經貿系統引進國外智力規劃》提出與有關國家政府機構、跨國集團或民間團體“合作舉辦工商管理碩士研究生班,使廣大干部職工達到國際上承認的MBA知識水平和相應的能力”的指示精神,經研究,決定引進美國國際大學(American World University簡稱AWU)碩士學位課程計劃,舉辦在職高級工商管理EMBA研修班。
現將通知印發給你們,請將本通知及附件轉發到每一個基層單位和各部門所屬企事業單位,并認真組織實施。
據知情人士介紹,深圳市信息化辦公室的某領導自己就持有美國國際大學的博士學位。
也有人認為洋野雞大學學位不過是文憑交易中的腐敗現象中的一個縮影。近幾年來,機關干部攻讀學位已漸成風氣,很多政府機關都紛紛與高校聯辦機關人員的在職研究生班。真的假文憑和假的真文憑弄得人眼花繚亂。
我們應該反思自己的體制
記者從清華大學的網站上看到這樣一條新聞:某知名企業的總裁到清華大學經管學院作了一場題為“做自己想做的人———心態與成功”的報告。這位總裁就是美國檀香山大學企業管理博士生。這位總裁從白手起家奮斗到擁有1億多資產的千萬富翁,擁有非常多的社會頭銜,應該稱得上成功人士。
野雞大學開辦的項目中最多的是MBA、EMBA、DBA等商務課程,或許也正說明它迎合了我們這個社會的需求。1991年中國高校試辦MBA班,最初只有幾所高校開設MBA班,到2001年7月,開設這種班的中國高校已有62所。但不足兩萬的畢業生相對需求來說仍是杯水車薪。因此MBA在中國剛一誕生,報考率就居高不下,2002年全國有5萬多人報考MBA,而計劃招生人數是8000人,錄取比例約為7∶1。野雞大學就在這個時候適時登場了。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國優質資源比較匱乏,比如MBA、DBA這些商務課程,我們才剛剛10多年的歷史,而國外都已歷經了一個世紀了。中外合作的方向是對的,但不應該是名義上的,只是掛個名,也不派老師來,沒有實際意義,真正的中外合作應該是引進國外優質的教育資源,把先進的課程介紹進來,把優秀的老師派過來。他認為野雞大學紅火的一個社會原因是因為我們這個社會推行的是文憑主義,把學歷看得太重,加之這種供需矛盾,所以給野雞大學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我們國內有的時候是逼良為娼的做法!”中國人民大學顧海兵教授說話毫不客氣。顧教授說,美國的大學實行的是注冊制度,辦大學和辦公司差不多。但公司辦起來了,不一定有市場,同樣哪怕你叫“國際大學”,招不來學生也沒用。一方面受市場制約,另一方面受中介制約。沒有得到中介認證機構的認證就得不到承認。這些“新辦大學”、“盈利大學”到中國來這么有市場,一方面是因為不了解別國體制,那是外因,內因還是因為有市場———有人總喜歡上當。另外就是我們的體制逼的,有些人不得已而為之,比如說招聘一上來非得大學生不可,非得碩士、博士不可,非得洋博士不可,有的人不看能力,同樣是博士———“海龜”和“土鱉”,就非得要“海龜”。最近國外已經開始清理這種招聘廣告,凡是有性別、年齡、學歷歧視的招聘廣告都是違法的。而國內往往設置各種各樣的門檻,還認為是正確的,所以有些人沒辦法,只好想方設法弄這么一個學歷,弄不到正規大學的,弄一個這樣的對付一下。
“所以我認為要挖挖深層的原因,不能簡單地責備老百姓,我們這個社會什么都要看出身,我們的老百姓在這樣的體制和環境之下,有時候沒辦法。”顧海兵教授認為,面對這種現象,我們應該冷靜地反省自己的體制,“蒼蠅不叮無縫的雞蛋”,如果野雞大學是“蒼蠅”的話,那也是因為我們有了“裂紋”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