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山東大學校長展濤為2000級朝鮮語專業全班20名同學送行。作為山大第一批整班制海外游學的幸運兒,他們明天將飛往漢城,到韓國慶尚大學開始一個學期的海外求學歷程。
韓國慶尚大學始建于1948年,是當今韓國10所主要的國立大學之一,位于韓國中南部海濱城市晉州,是慶尚道惟一一所代表性國立大學。根據兩校協議,雙方今后每年互派10名學生到對方學校接受培養,互免學雜費,互相承認在對方學校所修的學分或課程成績,由學生本人承擔生活及交通費用,學生畢業時各自頒發學位證書。
山大外國語學院院長王守元說,因為語言的特殊性,學習外語的學生感受真實的交際環境,有助于學習地道的語言。他說,國外很多大學在招生時都會許諾派遣學生到母語國家學習一年半載。現在國內的條件越來越好,我們也有條件批量地派送學生海外游學了。
他說,今后,其他語種的學生也將陸續到海外高校游學,周邊國家可能整班制地去,而距離遠花費高的學校可能會是幾個人的規模,這將有助于學生開闊視野、開拓思路,今后處理問題時就會少受地域、民族文化局限,成為具有全球意識和視野的高素質人才。
即將啟程的學生表現出了很高的熱情,他們一上午都在和有海外經歷的老師進行深入的交流。宋致欣同學說,這次海外學習雖然只有5個月,但這種經歷對我將來很重要,對自身成長有益。
王守元說,這批學生將在韓國獨立學習慶尚大學的課程,山大不會派遣老師陪讀,但會有指導老師通過網絡對這些學生進行生活學習上的指導。
山東大學提出,一個本科生最好應該擁有3種經歷,即國內第二校園經歷、海外求學經歷和社會實踐經歷。展濤校長說,山東大學要培養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心、過硬的社會競爭力乃至國際競爭力、個性和人格得到全面發展的人才,這3種經歷都是圍繞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競爭力的提高提出來的。
第二校園經歷就是山大和國內的一些大學合作,互免學費,互免住宿費,交換本科生。目前這一計劃已經在山大得以實施。山東大學和武漢大學的最初合作去年被稱為“開國內高校合作之先河”的舉措。本學期開學伊始,該校又剛剛選送了50名本科生赴廈門大學學習。展濤說,山大目標是每年有500名或更多的學生被送到國內其他的學校學習。
這次山大朝鮮語專業以整班的方式送本科生游學海外,被山大視為推行本科生海外經歷的第一步。
展濤說,現在山大有很多學生自發到海外學習,有的是在大學學習了兩年就去國外,有的是畢業后又去國外。山大提出了有計劃地組織一部分學生到海外去學習一個學期或者是一年的計劃,將學生的個體行為變為學校有計劃有組織的行為。
今天,展濤以自己海外求學的故事告訴學生:“經歷本身就會影響人的視野、心態和對事物的看法。這是網絡難以做到的。”
展濤說,提出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到海外學習,是為了使學生能夠接觸到發達國家不同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學方法。這不僅能開拓學生的視野,更能夠使他們在掌握知識、包括獲取知識的途徑和方法上有更多的收益。
他說,大學生應該有全球視野、國際視野,這就是山大倡導3種經歷的意義所在。
展濤說,更多的山大本科生擁有海外游學、第二校園經歷,再加上在山大的留學生、外校交流來的學生,他們將對山東大學校園的文化氛圍、學術氛圍以及學生的思維觀念等產生很大的影響。
據悉,山大年內還要在現有基礎上與多個國外高校建立定期定量學生與學者互換互訪、科研項目合作等實質性合作關系,并重點與2 3個國外名校建立全面合作關系,派出200名學生到國外大學交流、修讀或訪學。
展濤坦言,推動本科生海外學習并不容易,但海外游學的人數一定會不斷增加。他說:“我有信心經過三五年,使10%的在校本科生有海外學習的經歷。”(鄭燕峰)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