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卑詩教師聯會的研究指出,近年省內各校區招聘海外學生,在兩年間倍增,而各校區的收入亦水漲船高,但研究顯示,部分校區投放在學生的資源,并沒有相對增加,教師聯會認為這是把海外生當作搖錢樹,以補貼各卑詩因省府改革教育出現的不敷。
在昨日的卑詩教師聯會周年年會中,撰寫研究報告的研究及科技部研究主管庫恩指出,省內就讀公校的海外生,在二零零零年度有二千九百五十七人,在零一至零二年,收生四千零五十人,而到了二零零二年度,上升至五千六百零二人,反映海外收生越來越多。
學費收益方面,零零年度,有三千七百五十萬,至零一年收入五千五百五十萬元,零二年度的預算收益為六千五百七十萬元。
但在開支方面,在二零零零年度只加了二千一百一十萬,在零二年度支出三千零十萬。
即是說,各校區在零零年度進帳一千六百五十萬,零一年度凈入二千五百萬元,在二零零二至零三年,相信這個“利潤”數字會增大。
雖然不一定要一對一的收支平衡,但庫恩說,收了學生每年一萬多元的學費,不可以隨便將學生“塞”到課室便算。
這些年幼學生,會因為語言溝通問題,而無法取得所需的服務。
在二零零二年度,由于省府改變教育的機制,令省內各教育局要削減人手,影響多個部門的教師,其中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老師亦削去二百零五人。
在海外學生增加,教師減少情況下,海外學生未能獲得應有的教育服務,而引起更多問題。
例如一名入學前在海外表現出色的學生,會因為未能適應新文化和教育,而成績退步,并引起各種心理及情緒問題。
庫恩又說,省內各區教育局花錢到海外招募,引起互相競爭,倒不如設一個中央招生機制,更為化算。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