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有關中國小留學生在國外花錢如流水的新聞時常見諸于報端,就連生活水平比我們高得多的外國人也驚訝不已:“他們是來留學,還是來比闊?”由此,責備孩子之聲常常從耳邊刮來,這些孩子怎么了?但筆者要為這些少年留學生說句話:難道全是孩子的錯!
是誰讓他們小小年紀出國留學的,不是孩子,是大人。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個洋文憑,好在同齡人中出類拔萃,同時也給大人自己的臉面上增添光彩。據了解,有的孩子其實是不愿意離開父母的,孤身一人去海外,大多數中小學生對留學其實只感到新鮮、好奇,對將要面對的問題沒有什么思想準備。于是,有些自控能力較差、還未成熟、又缺少和父母溝通的孩子,容易放松學業甚至被引入歧途。那樣的“前程”顯然是大人們所預料不到的。能夠留洋的孩子家境應該說是比較殷實的。試想,本來在國內日子過得并不艱苦的孩子,能指望他到了國外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節衣縮食”加上“勤奮學習”嗎?即使家長有這樣那樣的叮囑,孩子孤身到了海外,又有家中源源不斷的匯款供養,這樣的情況是很難培養孩子的憂患意識和自立能力的。古語“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對于根本不用打工來維持生計的孩子來說,是體會不到“早當家”的感受的。紐西蘭駐滬領事館的一位官員曾對家長提出忠告:不要給孩子太多的錢。但想讓孩子出去的家長有多少肯讓孩子在外面吃點苦呢?
筆者并不就此想全盤否定孩子留學的現象。況且,本人也時聞少年留學生在外刻苦攻讀學業、成績斐然的事。眼下,國內對求職者受教育程度的要求越來越高,有時近于苛刻,國內大學上不了,出國留學當然是一種選擇,因為洋文憑還是吃香的,這也是現實。有教育專家認為,盡量不要把低齡的孩子送出國門,在送孩子留學的問題上,家長一定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意見。而我認為,留洋未必能為孩子換回一個金燦燦的前途,常常是,一旦發生事與愿違的情況,問題出在孩子身上,根子卻在大人。 《工人日報》 (夏偉榮)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