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海外院校殺入中國巨大的留學教育市場,為雄心勃勃的中國學生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而在經歷了跨越大半世紀的留學熱潮起起落落之后,渴望留學海外的中國學生們也日趨理性成熟。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舉行的2002英國教育展上,86所英國院校和留學機構的展位吸引了眾多欲留學海外中國學生的目光。
留學熱溫度不減
英國文化委員會上海主任白瓊娜介紹說,今年到上海參展的英國院校數目較去年足足翻了一番,足見英國院校對到中國辦展非常踴躍。
“和以往不同,這次來參展的大學有很多排名非常靠前,像巴思、卡地夫等等。”上海外國語大學一名姓孫的女生說。而記者在展覽上看到,一些鼎鼎大名的學院如劍橋、約克等都在此露面,被目光炯炯的中國學生包圍得水泄不通。
復旦大學一位姓傅的同學則告訴記者,他參加過好幾次國際教育展,發現以往金融、經濟類院校一統天下的局面大大改變,經濟院校比例縮小,而以人文和其他專業見長的學校增加,給不同專業的中國學生以更多選擇。
相對于中國跨越大半世紀的海外留學史來說,國際教育展還算新事物,但是它們正受到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的青睞。傅同學告訴記者,中國學生獲得留學信息的渠道一般有四種:通過互聯網直接和海外院校聯系,通過校友學長的推薦,通過中介留學機構和參加國際教育展。在這些方式中,只有國際教育展能讓學生“零距離”接觸距離遙遠的海外院校。
教育展水漲船高,歸根到底還是因為中國的留學熱洶涌澎湃。白瓊娜介紹說,2001年英國大使館向中國學生(不包括港澳臺地區)發放了1.7萬張留學簽證,而2000年的數字是1.2萬,兩年的簽證率都在70%左右。
另據統計,上海赴英國留學人數增長很快,2000年為1600人,2001年超過3000人。根據1月份的最新統計,今年上海赴英國留學人數已經同比增長67%。
留學漸趨理性
白瓊娜介紹說,和以往中國學生都在金融管理、IT和藝術專業里扎堆相比,現在的中國學生申報英國學校的專業種類有多樣化的趨勢,中國學生開始選擇適合自己和真正感興趣的專業。而從學歷構成上看,從高中、本科到博士都有更合理的分布,這是非常可喜的現象。
理性的另一表現,是學生們不再被亂花迷眼,他們把握機會,迅速出擊,高效利用教育展上與外國院校交流的幾分鐘寶貴時間。記者看到,在各個攤位前排隊等候咨詢機會的學生當中,不少人手持厚厚的資料,包括履歷表、推薦信、成績表和托福成績,把展覽會變成了“現場面試會”。一位海運學院的男同學就在這幾分鐘里獲得了卡地夫大學“有條件”的接受函。
“他們都準備得非常充分,做了很多調查分析。他們非常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卡地夫大學商學院教師堂·巴瑞對教育展上的中國學生有很高的評價。
當然,理性的普及不能指望一蹴而就。西農·威利斯告訴記者,他非常理解中國學生為了好找工作而青睞金融、電腦等專業,不過他非常希望更多人來學生物、物理甚至哲學,因為他們在這些專業的教育同樣出色。
不少學生在留學認識上似乎也存在誤區。在教育展上,記者聽到一位高中女生向英國大學聯合會成員學校咨詢。當工作人員了解到她2003年7月才能畢業時,就建議她明年報名。而這位女生大惑不解地問:“難道不是越早報名機會越大嗎?”
留學如何“放心”
對海外留學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這條看似繁花似錦的道路上不乏陷阱。從去年到今年,相繼傳出過上海留日語言學校學生因無課可上而集體出走,下落不明的消息。面對洶涌而來的外國學校,別說中國學生缺乏“火眼金睛”,就連各地風起云涌的國際教育展的主辦機構也坦言,難以百分之一百地將騙子學校拒之門外。那么中國學生該如何鑒別冒牌學校,安安心心地漂洋過海?
英國文化參贊沙利文向記者介紹說,就英國而言,英國大學以公立為絕大多數,而質量把關非常嚴格。在學校的層面,有中央教育部門定期的研究評估活動,評比排名的結果在www.hefce.ac.uk上公布,此外對每個專業還有教學評估,以及邀請外校教授參與的“外部協助檢查”活動。因其嚴格,所以中國學生必須小心選擇專業,以免無法畢業,無功而返。
而對于中國學生比較熟悉的語言學校,則要看它是否有英國文化委員會每年一度的認證記錄。
白瓊娜說,私立學校的情況比較復雜,而且歐洲、美國、日本等一些海外留學的熱門地區教育機制不盡相同,但是一些通用的技巧可以幫助中國學生鑒別私立學校,比如看學校成立的時間和規模,此外還應該要求與該校在讀或畢業的其他中國留學生接觸,以獲得第三方觀點。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