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法國國立橋路大學與同濟大學合辦的SIM?BA舉行了首屆全日制開學典禮,香港科技大學與交大又聯手推出了MTM學位教育。而其他一些境外大學也都瞄準了滬上高校,先后與上海理工大學、上外、上海大學等簽訂了各類合作辦學的項目。對此,各高校合作辦學的有關負責人指出,合作辦學一多,學生們接受各類教育的機會隨之增多,但同時也要仔細辨別,挑選適合自己學的項目。
據了解,目前我國內地和境外合作辦學的形式主要有三類:第一類是中國政府和外國政府之間的教育合作交流項目,如同濟大學中德學院由中國和德國共同舉辦。此類合作項目主要是兩國外交、經濟、貿易政策之間的交流。
第二類為內地院校與境外教育或非教育機構之間的合作辦學,一般由對方提供資金,我方具體操作課程設置、教材、教師等事宜,但學費較貴。學生就讀與讀一般本地課程無異。
第三類為雙方有關院校之間的合作,并經教育主管部門批準,允許境外大學在本地高校上課,而學生畢業將獲得境外大學文憑,這也是目前境內外合作辦學最流行的類型。
同濟大學合作辦學的負責人薛老師指出,學生選擇合作學校一定要仔細辨別,目前社會上有相當數量的所謂中外合作辦學、培訓項目,沒有教育主管部門的許可,有很強的營利目的。一般要考慮合作辦學雙方學校的聲譽,并弄清辦學的合法性;尤其重要的是要根據自己學習的需求,仔細了解所讀項目的課程設置、教材選編、授課語言、課程特色、課時安排、學位發放等問題,切忌因為名字好聽而盲目報名。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