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會問,是公派的吧?
不。自費留學俄羅斯。啊?也許你會說,沒聽說過。
其實,有些上海人已經行動起來了。據上海中智國際教育咨詢公司的馬朝方先生介紹,自從“中智”推出留學俄羅斯項目,每天都有不少人前去咨詢。
記者這次采訪的王振國和陳澹浩,是兩位已經自費赴俄羅斯留學的上海人,他倆讀的,可是聞名世界的莫斯科大學!
王振國:莫斯科不相信金錢?
王振國,35歲,原是上海一家國企的工程師。今年4月,他去莫斯科大學讀預科,現正在上海度假。在俄羅斯呆了不過3個月,他身上倒已有了點“俄味”,說起話來,時不時會夾進幾個俄語單詞;在“星巴克”喝咖啡,則再三夸耀“俄羅斯咖啡味道更濃,才60盧布一杯。”60盧布,相當于21元人民幣。
留學俄羅斯:2個月搞定
我這把年紀還下決心出去留學,肯定是“形勢逼人”:單位情況不景氣,像我這種知識逐漸老化的技術人員,面臨下崗危機。我想:與其被人家淘汰,還不如自己主動,出國“鍍金”。
開始想去歐美國家,再三考慮后,覺得不大現實:一方面費用昂貴;另一方面嘛,我年齡大了,英語基礎又差……即使修完學業,競爭優勢也不明顯。
我覺得,留學俄羅斯不失為理想的選擇:現在去那里讀書的人相對較少,回國后,我至少比別人多一種優勢--會俄語;俄羅斯留學費用低廉,即使是世界聞名的莫斯科大學,一年學費也不過2800美元左右,一些二流大學的年學費才800美元;而且辦理留學手續簡便、速度快--留學者只需提供4-5萬元人民幣的存款證明、學歷公證書和出生證明公證書,2個月內便可開赴俄羅斯。
我今年2月份開始辦留學手續,4月3日便飛往莫斯科。莫斯科給我的第一印象很糟:機場又破又舊,過關時,足足排了4小時隊--那邊辦事效率低下,“排隊”一直是一大特色,有人笑稱:在俄羅斯,只有買土豆不用排隊。不過只要會走“捷徑”,就能免除排隊之苦。所謂“捷徑”,就是給辦事員小費。我自己在機場排隊時,有個行李員主動找到我:“嗨,伙計,只要給5美元,我就帶你出關。”結果他真的帶我提前出了關,我超重的行李也一路綠燈,沒被罰款,只是出關后,他改口問我要了6美元……
4月份,莫斯科的地面上還有積雪,雪黑乎乎的,很臟。這讓我對這個曾經輝煌的城市隱隱失望。但一到莫斯科大學,感覺馬上不一樣了:“莫大”氣派非凡,僅主樓就相當于3幢中蘇友好大廈(上海展覽館)那么大;它共有19個系,每個系都擁有一個魯迅公園大的地方,處處大樹參天,綠木成蔭。
俄國的大學實行學分制,一般本科讀4年,碩士讀2年。外國留學生需要先讀1年預科,專門學俄語。考出俄語合格證后,才能申請讀專業。“莫大”的學費根據專業的熱門程度而有所不同,法律、外文等熱門專業,一年學費高達4500美元;但地質、計算機等專業,年學費才1700美元。
剛到“莫大”時,我一心想讀計算機專業。當我把想法告訴導師,她笑了:“過段時間,也許你會改變想法。”后來我才知道,“莫大”計算機專業以“難以畢業”聞名,每年只有3、4位中國留學生拿到文憑。據說原因之一,是俄國的數學公式和中國學校教的不一樣,而要改用俄國人的思維方式學數學,難于登天。難怪多數雄心勃勃想讀計算機的中國學生,后來紛紛改了專業。我出于現實考慮,也決定改讀外文專業。
“莫大”比較偏心本國學生,比如條件最好的寢室只租借給俄羅斯同學。我們留學生住次一等的寢室:2人合住2室戶,共用洗手間和廚房。留學生,大多是阿拉伯人、韓國人、印度人、中國人,只有1個美國人--這個美國留學生特傲,大家排隊買東西,唯獨他例外:“我是美國人,不用排隊!”
憑心而論,教我們俄語的教授還算敬業,上課時,每個細節都反復強調。但他喜歡讓我們“補課”:“如果你們補課,進步會更快!”一開始我以為他是怕我們跟不上學習進度,挺感激他。后來才知,“莫大”資深教授的月收入不過200美元,資歷淺的教授每月才賺100美元;而莫斯科物價高昂,一斤土豆也要賣20盧布(相當于7元人民幣),200美元只能買20斤火腿腸或是20箱黑啤,連一家人到中檔餐廳吃一頓飯都不夠。為生活所迫,教授們只好將替留學生“補課”作為生財之道。
教授每周替我補1小時課,收4美元。他很仁慈,據一個在俄國國立大學留學的上海人說,他的教授要求他每周補3小時課,每小時收費6美元。
其實“莫大”也有這種現象。比如“莫大”社會學系就“臭名昭著”,這個系的系主任會講中國話,他公然對中國留學生說:“你們只要給我500美元,即使不來上課,我也可以保證你們畢業。”聽說中國大使館已經拒絕承認“莫大”社會學系的文憑。所以社會學系在“莫大”地位極低:開學時,教室分配不過來,校長會說:“社會學系晚半個月再開學,反正開不開學都一樣……”
但就想混張文憑的留學生“熱愛”社會學系,他們平時幾乎不上課,到溫州人開的鞋店站柜臺,每月可賺500美元--難怪教授們要心理不平衡了:大專家竟不如站柜臺的營業員賺錢多,實在可悲!不過,大多數“莫大”教授還是很自尊的,我親眼看到:一個溫州學生考試不及格,試圖給教授“紅包”以蒙混過關;但教授拒絕了,他嚴肅地說:“你侮辱了莫斯科大學……”
留學俄羅斯中國留學生,扮“闊少”
一家俄羅斯媒體這樣評說中國留學生:“由于沒有歐美闊少們的‘競爭’,兜里有些錢的中國留學生在這里顯得格外搶眼。他們穿著講究,出手闊綽,身上絲毫沒有學生氣……”對這些議論,王振國是怎么看的呢?
我覺得這種說法不夠正確,至少我穿著普通、出手謹慎,但和生活簡樸,天天靠土豆、雞蛋填肚子的印度、朝鮮留學生相比,我的確夠奢侈的了--每天三菜一湯,“酒肉穿腸過”,還在寢室里配了洗衣機、電腦、微波爐。其實這么“奢侈”,每月開銷也不過100美元。
中國留學生的優越感,在俄羅斯一些偏遠地區表現得尤為突出。一個在坦波夫留學的朋友告訴我,他們學校有近40名青島籍留學生,這些學生家境都很好,買東西從來不討價還價。一天,幾名中國留學生去小商品市場買東西,一些阿拉伯留學生在市場門口攔住他們:“請你們稍等一會兒,等我們買完東西再進去。”中國留學生不肯,對方解釋:“我們不想和你們一起買東西。你們從不講價,物價都被你們抬高了,讓我們花了不少冤枉錢。”
上海留學生的口碑較好。一位教授對我說:“我喜歡上海籍學生,他們來自大都市,文化素質高,有經濟頭腦,懂得把錢用在必要的地方,從不炫耀富有……”可惜,在俄羅斯留學的上海人太少了。據統計,目前大約有8000名中國人在俄羅斯留學,而上海人不超過20個!
陳澹浩:俄羅斯人痛恨中國貨?
講到留學俄羅斯的理由,19歲的陳澹浩很激動:“許多人對俄羅斯的教育狀況不了解,事實上,俄羅斯理工、醫科、藝術比如音樂、繪畫、文學類的教育水準在全世界數一數二。去年,我高考失手,考進一所三流大學--我寧愿選擇莫斯科大學,它到底是排名世界前10位的一流學府!”
教授替學生補課,自然該收補課費,此乃天經地義的事。在莫斯科大學,讓我唯一不舒服的是太寂寞了。因為語言不通,第一個月根本無法和外界交流,只能坐在窗臺上數烏鴉……俄羅斯的烏鴉可真多呀,成群成群的,怎么數也數不完。”
等學會幾句俄語,便急著逛街。我發現俄羅斯人喜歡西方貨,在新阿爾巴特街,一間間全是歐美品牌專賣店。中檔商場里賣的也全是西方貨,幾乎沒有中國貨。一個當地人告訴我:“中國貨質量太差,中國商販太黑心,我們不喜歡。”這種“反中國貨”的情緒似乎很嚴重。一次,我們去看馬戲表演:一個小丑想拔槍自殺,但槍怎么也打不開,他嘟囔道:“中國貨!”觀眾會心大笑……哎,當時我心里真難過!
如果不想花高昂學費,又想受一流教育,莫斯科大學是最好的選擇。回上海度假前,有俄羅斯媒體報道:隨著經濟回升,俄羅斯一些一流學府將會提高招收留學生的門檻和費用,所以,現在應該是留學俄羅斯的最佳時機。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