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中國教育部副部長呂福源率團在美東波士頓地區,實地了解麻省理工學院(MIT)開展院校科研與技術生產相結合的實踐,與相關行政主管和教授交流高科技轉化為市場產品的經驗,并聽取中國留學生在128公路高科技群創業活動的介紹。中國高等教育主管官員來美考察高科技公司與大學教育的科研關系,這不僅體現著中國高教改革的部份內容,而且還向紐約和整個美東地區的中國留學人員揭示著回國創業的美好前景。
資料表明,美國近期的經濟發展,尤其二戰后的經濟發展,有50%歸功于科學與技術創新以及由此而出現的高新技術產業。創新的主要力量來自美國的研究型大學。著名的麻省理工學院在其中起到了先鋒和主力的作用。根據一項最新的調查,在美國,由MIT教師和畢業生獨立創辦或通過該校轉讓專利許可建立的企業總數達4000多個,其中80%的企業是以知識創新給基礎的高新技術產業,包括軟件業、電子業和生物技術。這些企業雇工總數達110萬人,銷售額2320億元,年收入1160億元。如果按各國GDP排名可以列世界第24位。
正是基于MIT在美國高等院校產研結合方面的成功和它的典型意義,這次呂福源副部長及其一行將MIT作為波士頓地區的訪問重點。他們不顧旅途的疲勞,3日一大早就來到MIT校區,與等候在那里的MIT企業合作辦公室(OfficeofCorporateRelations)副主任圣喬治博士和技術轉讓辦公室(TechnologyLicensingOffice)主任納爾森女士會見。這兩位主管借助屏幕顯示,向中國教育部客人詳細介紹了MIT如何展開與美國和外國企業的合作,以及他們如何進行技術轉讓的程序。緊接著,來自MIT生物學科、遠程教育和信息科學等方面的數位教授與代表團就一些產研專題進行了座談。在整個交流過程中,呂福源聽得非常仔細,不時地用英語直接提出問題,還偶爾停下來和同事們就某些議題交換看法。他和代表團其他成員都很認真地記筆記。會后大家認為,介紹和交流中獲得的某些觀點、做法和心得是頗有啟發意義的。
當天下午,呂福源及其一行參觀了美東地區的“硅谷”——128公路高新科技區,并聽取了中國留學人員在那里創辦公司的情況介紹。它們中有中國留學人員與美國同行建立、1998年被INC雜志評為美國500家發展最快技術公司之一的康寧應用技術公司和由中國留學人員創立、已經在中國和亞洲其它地區投資建廠的光電生化科技公司。128公路上的華人科技企業家對呂福源一行的來訪表示了竭誠歡迎,他們感到中國高教界和科技界正在深入改革教育、科研和生產體系,虛心了解美國的有借鑒意義的經驗,正在成功地摸索適合中國國情的教育與科研結合、科研與生產結合、產品與市場結合的新路子;呂福源這次來訪既是對廣大海外中國學子的關懷,又是對他們的無聲召喚,而代表團帶來的中國高教進一步改革的新潮則又對他們具有強烈的吸引力。今后將證明,能夠在美國成功創業的留學人員,在中國會獲得相似的條件和環境,有的可能比目前美國的還優越。呂福源副部長及其一行是本月1日到達美國進行工作訪問的,這個精干的代表團成員有李軍、張秀琴、趙志堅、王成茂和王啟明。2日上午,他們在匹茲堡的卡內基·梅隆大學,與該校領導會面,與該校技術轉讓辦公室座談,并代表中國教育部向該校贈送了中文書籍。隨后,代表團參觀訪問了該校機器人系和商學院。下午代表團與匹茲堡中國旅美留學人員座談。在晚上飛往波士頓之前,他們還參觀了醫療研究與開發公司。
這次中國教育部代表團在美國各地的參觀訪問,由中國駐紐約總領館教育組進行了精心和周到的協助和安排,教育參贊徐敦潢帶領多位領事官員陪同代表團并參加了他們的活動。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