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4月6日,國際物理學大師、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博士,在南京江蘇省會議中心作了題為《中國文化與科學》的演講,并用1個小時的時間回答聽眾提問。以下是問答記錄,未經楊先生審稿。
留學生不回來,怎么辦?
問:我們國家擁有非常大的智力資源,可是我國每年有大量優秀人才出國,其中很多沒有回來。我想請您結合您這么多年在美國的經驗,談一談中國政府應該采取哪些措施,才能在科技方面與國外保持同步。
答:這個問題非常重要、非常復雜。中國在改革開放以后,大批地派人出去,最近幾年每年有7000名大陸學生到美國。把去世界各國的人加起來,每年恐怕有上萬人。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沒有回來,這確實是個很困擾的問題。我們要注意,這個問題不是從今天始,也不是從中國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歐洲的很多國家都有過同樣的經歷,德國、法國、英國在50年代拼命嚷嚷,叫做 “腦力流失”,吵來吵去沒有吵出一個解決的辦法。可是漸漸地到了70年代、80年代,大家不再吵這個了。什么緣故呢?因為歐洲的經濟情形變得比較好了,他們的生活條件、工作條件改善了,所以不肯回去的人減少了,而且還有回流的現象。事實上到了70年代、80年代,我認識的很多歐洲的物理學家,他們本來在美國做教授,后來回歐洲去了。我想現在從歐洲到美國去做研究生、做博士生的人的數目還是比返回去的人多,不過現在已不成為一個大問題了。
中國改革開放20年來,一個非常重要的政策是鄧小平極力主張的留學生政策,這個政策是正確的。不錯,有好多人沒有回來,不過現在回來的人漸漸增加了。而且不回來的人,也不是純粹的損失。今天有很多中國年輕人在硅谷工作,他們為了自己工作的需要,以及他們對于中國的關懷,我想他們將來能夠幫助中國跟硅谷之間發展關系。話說回來,這是一個沒有辦法的事情。我想大家都看得很清楚,如果我們說,好了,太多的人留在國外不回來,停止留學;我想這是一個愚蠢的政策,今天沒有人會同意這樣做。所以我想只能繼續下去,然后通過種種方法,能夠多吸引人回來。等到中國的人均收入再增加三倍,回來的人會增多,也許那時不再會有人覺得這是一個問題。
優秀學生是否該出國?
問:優秀的青年人是否最好出國留學?
答:這個我想與學科有關。如果你學的是理科,如果有機會留學,是很好的,原因是在外國接觸最先進的題目的機會比較多。不過這句話還要再修改一下,美國的大學多得很,不好的大學也多得不得了,進美國的不好的大學還不如留在國內。像別的方向,如人文科學、經濟學,我覺得中國有中國的問題,中國有中國的結構,我覺得出國不一定最好。
諾貝爾獎何時落中國?
問:中國為什么沒有人獲得諾貝爾獎?是不是教育制度上有什么缺陷?
答:我認為不是教育制度上有什么缺陷。諾貝爾獎是一個非常復雜的事情。對于諾貝爾文學獎委員會評選的方法和成績,我不認為是正確的。關于物理、化學和醫學這些方面,中國大陸到現在還沒有人獲諾貝爾獎。這個原因非常簡單。第一是沒有足夠多的經費。今天,不論是做生物、物理或化學研究,設備是非常貴的。中國現在漸漸追上來了,可是與先進國家最好的設備相比還差一截。第二個原因是學術要有傳統。學術傳統的最重要的一點,是可以使年輕人知道哪個問題是值得去做的,哪個問題容易有發展前途。中國科學的傳統一時還發展不上來,我認為這是最主要的。
中國學生動手能力差?
問:您多次提到了生物學非常有發展潛力,請問在今后20年左右,將會在哪些具體領域取得世界水平,諾貝爾獎是否會產生在這個領域?
答:我在許多地方都講過,假如說20世紀是物理學世紀的話,那么21世紀將是生物學世紀。生物學對人類的價值觀念的影響恐怕比對物理世界更奧妙,尤其是生物學的發展,可以對人類的健康產生直接的影響。而今天這個花樣多得不得了。在中國現有的發展狀況下,在中國自己土地上所寫出的文章得到一個諾貝爾獎,是在生物方面,還是物理或化學方面,我不敢講。第一我對國內的發展情形認識不夠;第二即使我對這個情形有足夠的認識,也沒法討論。可是我可以回答另一個問題,如果你要問我哪一個學科在中國今后十年最可能發展起來,絕對是世界第一流的貢獻,我想是數學。事實上你看五、六十年前,從中國出去的留學生、科技工作者,在哪個領域發展得最快?或者你看日本,日本留學的政策比中國來得早,你如果問哪個領域日本人在純粹的科學領域里頭占到世界第一位,也是數學。日本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就已經出了一個世界級的數學家,名叫高木。大家都知道30年代、40年代,中國在純科學方面打入世界殿堂的最早的是陳省身和華羅庚。這個道理很簡單,因為純粹數學不需要儀器,只需要夠多的頭腦,夠多的書籍,消息夠靈通,就可以到達世界的前沿。至于物理、化學,這些都需要實驗。
講到這一點,我要講一下我近30多年來所得到的一個結論。很多年來,中國的老師、學生、外國的教授,還有在外國的中國血統的學生,都有個印象,說是中國人不會動手,所以念物理的都去念理論物理。中國人是不是不會動手呢?我現在認為這是一個錯覺。確實,很多中國留學生出去以后覺得自己不會動手,可是這個原因是在國內沒有動手的習慣,也沒有動手的條件。而中國學生很勤奮,理論念得很好,所以出去以后,自然而然覺得念理論最好。像丁肇中自己說,他去美國是要念理論物理的。后來他在美國遇見了一個叫做約里門的著名物理學家,約里門跟他講了話以后,他才改念實驗物理。大家都知道他現在有大成。中國是不是有人是不會動手的呢?當然有,我就是一個例子。我想去做實驗,但實驗做得不成功,所以后來我放棄了。確實有不會動手的人,不過很多的中國人非常會動手。今天,在美國的國家科學院里,念物理的有中國血統的人差不多有20個人,這20個人絕大多數、我想是5:1吧,都是念實驗的。他們中的很多人,去的時候原是要念理論物理的,結果過了一段時間后他轉了,而且轉了以后有大成,所以被選進了美國科學院。這就是一個非常好的證明,說明中國人不會動手是一個錯覺。
中國學生的欠缺在哪里?
問:您如何評價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他們主要的欠缺之處是什么?
答:在美國的一個物理實驗中心,有高速輻射加速器,所以全美國各個學校都派了一些博士后、研究生到那里去工作。那些加速器都是24小時運轉的。他們里頭有人告訴我,你到晚上12點去看的話,工作的都是中國人,中國人比較勤奮。凡此表現,都給了美國人和別的國家的留學生一個很深的印象。是不是有些欠缺的地方呢?我想是有的,不應該講是欠缺。我想中國的留學生比起美國的學生或者別的國家的留學生,普遍講起來有一個特點,就是興趣比較窄,還有一個就是膽子比較小。我想這是兩個最引人注意的特點,這是同學、老師、中國同學自己都有的印象。
這與中國的教育政策、社會結構有密切的關系,不是一天兩天能夠改過來,也不一定要改。重要的是每一個人對這一點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然后用取長補短的辦法,來彌補缺點。我是念物理的,所以我就經常對我的念物理的中國研究生說,你們應該盡量地在你們既有的基礎上,向廣泛的興趣方向發展。可是如果是一個美國同學來問我的話,我通常不給他這個建議,原因是美國一般的同學普遍地有相反的特點,就是興趣太廣泛了,太廣泛了就沒有一個方面深入。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對于每一個不同的學生,最好的建議也不一樣。我認為,中國的傳統、中國現在的社會環境訓練出來的學生,大體上應該認為是成功的,有些方面需要學生反省一下自己,然后做出一些修正。
乖孩子是好孩子嗎?
問:我是一名小學五年級學生。我想問:你小時候成績怎樣?你覺得淘氣、好玩的孩子好不好?做個好孩子最主要的一點是什么?
答:這三個問題提得很好,我下面一一作答。我在小學時的成績還不是特別好。我記得那時候我的老師和我的父母再三對我說,你太粗心。怎么表現出來的呢?譬如用墨水寫字,常常把一大塊墨滴在紙上。假如我當時字寫得好些,沒有亂七八糟的謄改的話,我的成績會好些。到了中學的時候,我的成績漸漸變得好起來。在初中一年級的時候,全班30個人,我是第五第六名的樣子。可到了中二、中三、中四的時候,就進入了第一第二的階層。我今年已經77歲了,我不免要反省一下我的經歷。我發現我在許多方面是很幸運的。首先,我的父親是大學教授,我在一個學術氣氛很濃厚的清華園長大;另一方面,我很小就發現數學對我很容易,所以我上大學進了物理系是很自然的,沒有猶豫,沒有學了三年物理覺得不好改學化學,又過了兩年改學工程。從頭至尾我一直向這個方向走。有很多小孩非常聰明,我認識的一個小孩就是這樣。他這也念得好,那也念得好,進了大學,先念數學,后來念音樂,再后來又念生物。這樣的話當然就很吃虧。
淘氣好玩的孩子好不好?我的回答很簡單,我覺得很好。也許淘氣的孩子會做一些打破一件東西的事,但對于長遠看沒有特別的重要性。我想一個家長有一個淘氣好玩的孩子的話,是幸福而不是一個問題。
做一個好孩子主要的一點是什么?我覺得這個問題很難回答。我想中國的傳統是說乖乖聽話。我在美國看到許多成功的人之后,認為乖乖聽話不一定好。尤其在這一點上,美國的社會傳統與中國的社會傳統不一樣。美國沒有一個孩子會問這位同學所提的問題。乖乖聽話這個觀念在美國社會里不認為是一個好的表現。由于這個緣故,于是在美國出現了一個現象,這個現象有好有壞。我認識許多非常成功的人,他們不是好孩子,但他們后來有大成。而正因為他們不是好孩子,他們的膽子比較大,他們念中學、念大學,念了兩年不念了。這在中國絕對是不能允許的。可是這些人在美國比較被容忍。而這確實產生了一些非常成功的人,比如比爾·蓋茨。他們所創造的財富,對整個世界的影響是巨大的。
面對科學的雙刃劍,道德和法律將怎樣調整?
問:我們知道科學是一把雙刃劍,物理學、生物學、化學等基礎學科的飛躍發展,可能給人類帶來許多正面或負面的影響。結合您今天的演講,我想問一下:我們要在道德或法律上做怎樣的調整?
答:你問的這個問題確實是非常重要的。我想近代科學高速發展所帶來的新的問題是層出不窮的。尤其是在像中國這么大的發展中國家,人均收入我想幾十年之內還要增長10倍,這些所帶來的污染問題,就是一個危險巨大、要趕快研究的問題。你剛才所問的還不是這個方面,還有更復雜的問題,尤其是今天生物工程的發展,要對人類道德觀念、國際的法律、國內的法律,帶來現在還不能想象的沖擊。
近代科學的發展,雖然給人類帶來了很多的好處,但也可能給人類帶來非常嚴重的壞的后果。美國最近這些年在生物工程方面發展得特快,所以在美國有很多的生物工程,尤其是植物生物工程,已經進入了大規模的生產。這引起許多歐洲國家的不滿,這個不滿意你仔細看的話是兩方面的,一方面是有科學的道理,是需要注意,所以應該警惕。一方面也是經濟上造成的,歐洲國家的生物工程發展沒有美國快,所以從他自己的經濟利益講起來,他要提出這個問題來討論。這件事情應該使全世界的人都警惕。
我所以這么講,是因為有許多人在鼓吹,說是現在要世界大同了,叫做全球化。是不是現在世界是在向全球化的方向發展呢?是這樣的。20世紀后半期,全球的生產力之所以大大地提高,部分原因是因為有科技的發展,使人類生產力得以增加,同時使這些技術帶來全球化、商業化的可能,使得全世界的經濟平均起來是在增長。可是不能這樣就忘記掉,在各個不同的地區,人們還是以本位的經濟情形的發展,作為他們的最高的利益前提。如果把這一點忘記掉的話,那我認為要產生嚴重的影響。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