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留學回國就業藍皮書》顯示——
2013年我國留學回國人數超八成
改革開放至2013年底,我國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總數達305.86萬人,學成回國人員總數達144.42萬。但近年來,留學回國人員在人才市場上的競爭優勢在縮小。
本報北京11月26日訊(記者 萬玉鳳)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11月26日在京發布《中國留學回國就業藍皮書》,藍皮書指出,超六成留學回國人員具有碩士學位,但留學回國人員在人才市場上的競爭優勢在縮小。
改革開放至2013年底,我國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總數達305.86萬人,學成回國人員總數達144.42萬,有72.38%的在外留學人員有選擇回國發展的意愿。2013年,我國留學回國人數達到35.35萬人,是同期出國留學人數的85.41%,越來越多的留學人員選擇回國就業。
“但是,從我們掌握的信息來看,部分出國留學人員尤其是自費出國留學人員,從出國留學的學業規劃到學成回國后的職業選擇,都帶有一定的盲目性,與國內就業市場需求相脫節。”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主任孫建民指出。
95%海歸年齡34歲以下,學科以商科社科類為主
《中國留學回國就業藍皮書》采集的數據,來源于2013年留學服務中心辦理就業落戶的數據、國外學歷學位認證數據,以及留學服務中心設立在除我國西藏自治區以外的全國各分中心、學歷學位認證驗證機構所采集的數據。
藍皮書顯示,63%的留學回國人員具有碩士學位,30%為學士學位,具有博士學位的人數僅占6%。
我國留學回國人員年齡分布在22至34歲區間的,占全部留學回國人員的95%,接近七成的留學回國人員年齡分布在22至26歲區間。
留學回國人員的學科范圍雖廣,但很集中。選擇最多的10個學科為工商管理、應用經濟學、理論經濟學、外國語言文學、藝術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管理學與工程、教育學、社會學、新聞傳播學,以商科類和社會科學類學科為主。
高中畢業后直接出國留學占33.48%,英國留學最熱門
藍皮書指出,中國留學生分布在80個國家或地區,但主要集中在英國、美國、澳大利亞、韓國、日本、法國、俄羅斯、加拿大、德國、烏克蘭、新西蘭和新加坡等國家。英國為接納中國高中和大學本科畢業生最多的國家,而美國是接納中國碩士畢業生最多的國家。
47.31%的留學人員為國內本科畢業后選擇出國留學,而高中畢業后直接出國留學占33.48%,碩士畢業后出國留學的僅占5.59%,其余為大專或中專畢業后出國留學。
留學回國人員畢業于4000多所不同的院校,但從整體情況看,留學回國人員畢業數量較大的院校集中現象較為突出。
孫建民分析認為,留學回國人員較為集中的院校,大多為英國的學校,他們為吸引海外留學生,碩士學位學制設置一般較短,只有1年,這樣滿足了學生“短平快”的留學需求,因而受到學生的歡迎。
過半數海歸想留“北上廣深”,但競爭優勢在縮小
在參與調查的留學回國人員中,有57.94%的人期望在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地區尋找職業發展機會。職業發展空間是留學回國人員選擇就業機構最優先考慮的要素,其次是就業地區和薪資福利。
最受留學回國人員追棒的行業是金融業,其次是教育、信息和軟件服務等行業。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是最受青睞的就業機構類型,其次是民營企業、高校和研究機構,也有大約1/3的留學回國人員對就業機構類型沒有明顯的偏好。
薪酬水平是考量人才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指標,那么留學歸國人員的實際薪酬水平如何?調查顯示,多數人的月薪仍然在1萬元以下。73.5%的博士生、86.6%的碩士生、88%的本科生和88.6%的專科生月薪都在1萬元以下。有32.8%的博士生、40.86%的碩士生、47.74%的本科生、51.14%的專科生月薪在5千元以下。
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副主任車偉民指出,在以能力為導向的就業環境下,具有海外學習經歷的回國人員具有一定優勢,但近年來,隨著中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推進,國內很多畢業生都有海外高校學習交流經歷,也具有較高的英語水平和國際視野,留學回國人員在人才市場上的競爭優勢在縮小。
《中國教育報》2014年11月27日第3版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