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支教老師正在輔導一名女生學習繪畫基本知識。
今年10月,李克強總理在給安徽省金寨縣希望小學師生回信中指出“消除貧困或難短時兌現,創造公平必須刻不容緩”。推動教育公平,讓農村孩子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實體權利,需要以“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高素質專業化農村教師隊伍作為支撐。
長期以來,由于我國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邊遠貧困地區的教師工作任務繁重,條件艱苦,交通、通訊等生活成本較高,生活壓力較大,難以穩定和吸引優秀人才在這些地區任教。堅守農村,不僅需要個人情懷,還需要政策導向,來提高農村教師的幸福指數,讓他們感到公道、有尊嚴。
—編 者
兩個參考系:農村教師生活仍然清苦
越薄弱的地區,教師的工資越要相對高一些
“周口農村教師,20年工齡中級工資1800多點,養家糊口都困難,村里最糟糕的房子不是低保戶的就是農村教師的。做人如此,何來尊嚴?”這是人民網“強國論壇” 9月12日的一條帖子。另據人民網,“教師網友曬工資:大多2000元左右,農村代課老師不到1000元”。農村教師生活狀況如何?網帖的數字給出了直觀的說明。
水平的高低是比較出來的。記者調查過程中,算了兩筆對比賬。
董老師是河北省某村的小學校長,有近30年的教齡,現在每月收入為3000元左右。魏先生是一個農民,與董老師是鄰居,年齡相仿,平時在鄰村的木板廠打零工,他告訴記者,夏季干了3個多月,收入有1萬多元,平均下來,每月收入2600元左右。
仲老師是黑龍江省伊春鐵力市某村的普通教師,有27年的教齡,現在每月的收入是2700元左右。“我所在的學校,收入最高的老師有30多年教齡,每月3000元左右,新來的教師每月收入只有1600元左右,學校大多數老師收入在2000多元;而伊春市里的大多數教師收入在4000元左右。”提及差距原因,仲老師告訴記者:“現在國家政策好了,每年會漲工資,但是,我們農村老師每年的漲幅比伊春市要低。以去年為例,我們村學校老師漲幅是170180元,而伊春市相同教齡的老師的漲幅卻能達到400500元,這樣,差距就一點點拉開了。”
兩個案例即是有兩個參考系的鮮明對比,讀出的是當前我國農村教師收入狀況的縮影:月收入比農民略好,收入水平低;收入漲幅沒有城市大,與城市教師收入差距仍然較大。另外,和城市相比,農村環境艱苦,很多老師需要“走讀”,交通、通訊成本較高,農村教師生活仍然很清苦。
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教授秦惠民認為:“當前我國教育的兩極分化并不比貧富的兩極分化程度小。正向的思路應當是越是薄弱的地區,教師的工資越要相對高一些,要有政策的傾斜導向,以此扭轉教育兩極分化的趨勢。”
提高待遇,是解決農村教師隊伍問題的突破點
待遇合理與否的簡單標準是教師的選擇意向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教師待遇是關系教師隊伍建設最基本最重要的大問題,不能僅靠覺悟和奉獻來維系農村教育。關心農村教師的收入才是解決農村教育滯后的關鍵。”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袁桂林指出。
義務教育,重點在農村,關鍵在教師。農村教師隊伍質量的高低,直接關涉農村教育的成敗。當前,我國農村教師職業吸引力不足,優秀教師“下不去、留不住”,衍生出教師結構老齡化,國家規定課程開不齊、開不扎實等問題,其癥結在于農村教師待遇水平仍較低。
“澳大利亞的中部是比較荒蕪的地區,但當地在招小學教師時,卻有美國的博士去應聘,其原因在于工資待遇是其他地方的3倍,越是條件差的地方工資越高。”秦惠民介紹。
“我的一個學生,畢業時可以去遠郊區的一所學校,也能進市里的示范高中,考慮到遠郊區的學校能解決住宿問題,可以住在縣城,而且有校車接送,最后他選擇進入了遠郊區的學校。”首都師范大學、財政部發布《關于落實2013年中央1號文件要求對在連片特困地區工作的鄉村教師給予生活補助的通知》。
教師待遇逐年提高,無疑是鼓舞人心的,“但農村教師現有的政策還需要地方政府加強落實,傾斜度也需要進一步加強。”張景斌建議。
讓農村孩子接受更好的義務教育,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實體權利,實現教育公平,是我們致力實現的目標,提高農村教師的幸福指數是重要抓手。“教育應當優先發展,但教育系統不是孤立的,其改革同樣面臨既得利益者的藩籬阻礙,要正視城鎮化步伐加快的前提,結合本地區情況進行城鄉統籌,避免農村農業的凋敝。”秦惠民指出。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