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國家主席習近平前往北京師范大學看望教師學生時表示,很不贊成把古代經典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小時候背誦古詩文已經成為很多人的回憶,現在大家還能記得幼時背過的古詩文嗎?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發起的一項調查(2035人參與)顯示,對于小時候背誦古詩文的經歷,超過七成的受訪者覺得受用。
受訪者印象深刻的古詩詞有,王之渙《登鸛雀樓》(62.7%)、李白《靜夜思》(55.2%)、漢樂府《長歌行》(49.5%)、李紳《憫農》(48.6%)、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47.8%)等。
古文名篇有,陶淵明《桃花源記》(55.1%)、諸葛亮《出師表》(53.1%)、劉禹錫《陋室銘》(44.8%)、范仲淹《岳陽樓記》(39.7%)、歐陽修《醉翁亭記》(32.5%)等。
76.2%的受訪者能背出3篇以上古詩詞篇目
丁力是北京某高校經濟學專業的博士生,他現在還能背出100多首古詩詞,“小學三年級時,父親給我買了一本古詩集,教我背了很多,此后我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丁力喜歡唐詩和宋代散文,李白《將進酒》中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范仲淹《岳陽樓記》里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都是他最喜歡的名句。
雖然語文成績一般,IT工程師劉浩宏對小時候背過的古詩文還是記得很牢,“現在背出10篇左右是沒問題的。”他印象最深的是《愚公移山》,“在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我總想起愚公的那種堅持和韌勁兒。”
調查顯示,受訪者還能背出的古詩文,以3~5篇(34.6%)居多,20.8%的人能背出10篇以上,20.0%的人能背出6~10篇,18.2%的人能背出1~2篇,1篇都記不全的僅占6.4%。這些篇目的背誦時期,主要以小學(60.2%)和中學(59.8%)為主,幼兒園(9.9%)、大學(7.5%)、工作以后(2.4%)等時期背誦得較少。
北京市朝陽區實驗小學語文老師屈曉娜介紹,小學語文課本中,中低年級每學期4首詩,高年級增加到6首,還包括一些短篇的文言文,全都要求背誦。課本以外則有教育部要求的必背古詩85首。“我們會注意學習方法,小學階段還是以熏陶和感染為主,難度不大,孩子都挺喜歡的。”
人大附中初中語文老師劉冰亞認為,初中教學中的古詩文數量“適中”。她學校采用的人教版課本中,每單元有1篇古詩詞或者文言文,每學期課后還有10首要求背誦。此外,學校自編的自讀課本中也增加了一些古詩文,選取的跨度從先秦到明清,背誦與否按學生的實際水平來要求。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中華詩詞學會常務理事錢志熙教授指出,背誦古詩文越早越好,一般過了一定的年齡,即使能背也很容易忘掉,都是小時候背的記得最牢。
錢教授建議,詩歌的韻律、語言文字都很美,小時候背誦古詩文雖然不能完全理解,但是會感受到這種美,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就能理解了。教學可以從淺顯易懂的開始,比如過去流行的《千家詩》、《古文觀止》等選本,現在仍然適用于初學者。
對于背誦古詩文,67.3%的受訪者表示從小就背“很重要”。
在學習古詩文的方法上,40.3%的受訪者表示應該“從小啟蒙,背誦是童子功”,24.4%的人認為應該“憑個人興趣,自愿學習”,19.4%的人覺得“小時候不懂,最好長大了再學”。
對于小時候背誦古詩文的經歷,72.2%受訪者覺得至今受用
小時候背誦很多古詩文,現在想來如何呢?
調查顯示,對于小時候背誦古詩文的經歷,72.2%的受訪者覺得受用,其中包括“值得慶幸,受益終生”(36.8%)和“當時難過,現在受用”(35.4%)兩種感受。僅19.3%的受訪者覺得“現在也沒啥用”。
來自西安市的90后李鶴告訴記者,“初中一個暑假,老師要求我們把小學生必背古詩詞40首和初中生必背80首全部背過,當時覺得很恐怖,因為里面有《觀刈麥》、《陌上桑》這樣的長詩。我就天天背,用了整整一個假期才全部背完。”
李鶴說,雖然當時痛苦,但現在特別感謝這位老師,“背完了那120首古詩詞,我好像開竅了。之前我寫作文水平很一般,在這之后,我的作文開始被老師作為范文念給全班。在背誦古詩文的過程中,我對文字的感覺也大大提高了。”
錢志熙指出,在中國古代文學藝術里,古詩詞是發展程度最高的藝術形式之一,是漢語最精致的語言藝術,也是中國傳統文化里的瑰寶。學好古詩詞,對一個人的思想情操、審美能力、文學興趣、人文精神的養成等多個方面,都是很重要的。
“詩歌也是我們民族的精神家園之一。像中國古代詩詞這樣高度發展的藝術,并非是每個民族、每種語言都有的。”錢教授說。
現在遇到優美的古詩文,你還會背誦嗎?
調查顯示,僅26.6%的受訪者表示“一定會背”,23.7%的人表示“看看就行了,不會背”。44.0%的受訪者坦言“想背,但記憶力已不如從前,很費勁兒”。
錢志熙認為,我們社會對古詩詞、古文的重視和學習還不夠,“我認為現在的教材不是選多了,而是選得太少了。”
“我期待,隨著人們對語文教學的重視提高,中小學教材中的古詩文比重會越來越大。據我所知,香港的中學里有專門的中國文學課,主要講中國文學史,日本的中學里也有漢文課,大部分講中國古典詩文,也有日本古代詩人創作的漢詩文。我們的中小學語文課,古詩文的內容是太少了一點。”
錢志熙建議,語文課應以學習中國語言文學為內容。方式上,主要就是讓學生學習古今中外的文學名篇。“至于古今中外的比重,可以討論,但是我認為,中國古代這部分應當占很大的比重。”
受訪者中,80后占45.8%,70后占25.4%,90后占17.8%,60后及以上占11.0%。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