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氣城堡要求在四級風以下的天氣里使用,同時應該用鐵鏈固定在鐵板上
10月5日,上海充氣城堡吹翻導致13名兒童受傷,10月13日杭州又出現類似事故。從去年開始,國內多地兒童充氣城堡頻頻出事,造成多名幼兒受傷,甚至造成了青島一名幼兒死亡。從街邊隨處可見的搖搖車,到廣場、公園隨處可見的各種兒童娛樂設施……類似這些不能劃分到特種設備里的游樂設施也被曝出種種安全隱患,而處在商場中的各種幼兒樂園也缺乏相應的監管——
入行沒門檻
運營安全只能靠經驗和責任心
“今年在鳳城二路附近,有個售樓處門口擺了個挺小的充氣城堡,風大。一個小孩一上去就從里頭摔下來了,哇哇大哭,好在只是碰了下頭,不嚴重。”家住在大明宮附近的市民盧明湘回憶起這一幕,至今依然心有余悸。她說:“在這之前,我頂多擔心充氣城堡不干凈,誰知道還能有這么多危險?要是孩子多了,那不是要出大事?”
盧明湘的擔心,近一兩年在各地陸續出現。國慶期間,上海一座兩層樓高的充氣城堡被狂風吹翻,重重摔在地上,13名孩子不同程度受傷。
“這兩年各種游樂設施數量增加較快,我們的監督責任不小。”10月9日下午,新城區質監局特種設備管理科工作人員對轄區內的大明宮游樂場進行了突擊檢查。大明宮的游樂場位于整個園區的北側,一共有19個游樂設施,包括旋轉木馬、充氣城堡、兒童釣魚池、迷你海盜船……種類很豐富。記者注意到,該處的兩個充氣城堡都在四周固定著鐵鏈。經營方謝先生表示:“我們的充氣城堡都是有安全資質的,自重在2000斤左右,有專用的攔腰繩,底下配著鐵架子。一個月檢查一回,檢查鏈子牢固不牢固,有沒有脫焊,最關鍵是充氣城堡遇到風大有雨就要立刻放氣,因為充氣后很容易被風吹翻。”
謝先生經營兒童娛樂設施有10年了,在他看來,要做好安全保障,主要靠經驗。他說:“上海那個出事的充氣城堡,就是因為沒有加鐵鏈,加上地處空曠地帶,風大,這說明經營者缺乏基本的常識和經驗。”
調查發現,除了像大明宮這樣一個人經營全部游樂項目外,大多數單一項目經營者的娛樂設施購自淘寶網,記者在淘寶網搜索發現,多個店家在注意事項中都沒有提到充氣城堡需要如何做好固定,只是簡單地寫了“請將設備平放在室外”。
西安曲江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管理有限公司物業主管丁繼祖介紹:“我們這里上馬的都是小型娛樂設施,基本上做到每天檢查一次,風大了會立刻告知經營者給充氣城堡放氣。”但他同時也表示,正因為管理方是公園,在安全方面一直都很重視,而一般的場地出租方是商場,能不能重視安全很難說。
謝先生介紹,充氣城堡一定要控制兒童人數,中型城堡可以同時容納60人,但為了保證安全,應該限制在30人左右。但他同時也說:“做我們這一行沒啥門檻,買了設備,租個場地就可以了,一些人安全意識差或是經驗不足就容易出事。”
法律留空白
“責任盲區”娛樂設施隱患重重
“充氣城堡、搖搖車都出過大事,搖搖車把上海一名幼兒的手指夾斷過。”趙明是陜西省特種設備檢測中心的技術人員,在他看來,兒童娛樂設施增加速度很快,就連街邊隨處可見的搖搖車都存在安全隱患,他說:“搖搖車搖動時縫隙很大,如果缺乏監管,一旦孩子因為好奇把手伸進去,非常危險。像旋轉木馬、搖搖車這樣的小型游樂設備,雖然看似危險不大,但電源裸露、焊接等也都是隱患,建議家長帶兒童游玩時,仔細觀察一下設施是否陳舊。一般來說,運營時間超過三年,就容易出問題。”
“其實大型的娛樂設施由于勤于檢查,加上配套管理制度齊全,出事的幾率很小。”趙明舉例說:“我市曾經出事的一娛樂設施事故認定是操作人操作不當,屬于人為事故,而且這些特種設備有專門的《特種設備安全條例》來監管,但更多不在監管范圍的娛樂設施存在著不少安全隱患。”
“上次在公園,孩子玩那個蹦蹦床,跳得猛了,頭撞到了那個硬邊框上,一下子流血了,后來發現是經營的人沒給娃把安全帶綁好,嚇死人了。”事情發生后,經營者給孩子賠付了醫藥費,但那孩子的媽媽很少帶孩子再去玩這些設施了,她說:“現在我只帶孩子玩那種家長能全程陪護的。”
事實上,即使是旋轉木馬,也曾發生過幼童把腳伸進邊縫而腳骨折的事故。原因就是因為經營者安裝不當。
以住宅小區、公園附近隨處可見的搖搖車來舉例,僅市政府小區四周,超市前、商店的搖搖車就有10臺左右,其中有4臺油漆褪色,均放置在露天,搖搖車的插座就在地上,電線有些外露,但依然擋不住來這里玩的幼兒。據店家講,已經使用4年多了。
“原則上,這些設施并不屬于我們監管的特種設備,正因為如此,一些經營的商家或是家長可能會忽視其中的危險。”西安市質監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處處長李明說:“設計最大運行線速度大于或者等于2米/秒,或者運行高度距地面高于或者等于2米的載人大型游樂設施,這些危險系數較大的,屬于我們的監管范圍,每年節假日之前都有專項檢查。”
監管存漏洞
室內娛樂設施衛生難保證
“上次我娃在商場的兒童區玩了一次,回家就發燒了三天,玩的決明子還進到娃耳朵里了,我真是再也不敢帶娃去了。”林小默帶著2歲的寶寶甜甜在小區里散步,她表示,自從8月份寶寶生病了一次,她暫時不考慮帶孩子去商場里的兒童娛樂城了。
10月12日,記者來到了南二環某商場內的兒童樂園,脫鞋進入后,就看見四歲的媛媛在氣球游樂區和小伙伴一人咬著一個氣球打鬧,她們的奶奶正在不遠處聊天。兩個孩子一會咬咬這個氣球,一會舔舔那個,工作人員介紹:這里氣球的質量比平常要好,不易爆炸,但很少更換。
“娃在小球池子里玩,出來襪子濕了,我一看,不知道是誰家娃尿到里頭了,工作人員只在門口收錢,沒人管。”肖媛媛正帶著3歲的女兒洋洋在玩耍,她一邊給孩子用濕紙巾擦腳,一邊換襪子,海洋球池子里,兩個一歲左右的寶寶正在拿著小球往嘴里塞。
這個兒童樂園有約20個娛樂設施,有50個左右的孩子正在跑來跑去,爬上爬下。工作人員小李剛來這里不久,她表示:整個樂園平常就兩個工作人員,一個負責收錢,一個負責安全和衛生,但安全主要是靠孩子家長跟著。在一處供幼兒玩耍的軟積木池子里,積木上都是小朋友的牙印,小李笑著說:“小孩子經常會咬玩具。”當記者問到消毒問題時,小李說:“我不太清楚,但每天都有人打掃一下,周末可能要拿84消毒液拖一遍。”具體能不能做到每個玩具都消毒,小李表示并不清楚。
“現在天涼小孩多,最擔心孩子傳染上手足口病什么的。我鄰居的孩子就因為經常在室內游樂場玩,結果臉上長了疹子,可孩子喜歡,我也沒辦法,每次玩完兩個手都黑黑的,我就趕緊給孩子洗手洗澡換衣服了。”正在帶孩子的市民周雅菊是個護士,對于消毒問題一直很擔心。
記者在西安的4家室內游樂場進行了隨機采訪,大多數家長對游樂場衛生和玩具是否徹底消毒表示擔心。少部分家長認為室內游樂場應該比室外好一些,只要家長多加注意就行了。同時,四家娛樂場所的工作人員均表示會定期消毒,但租賃場地的商場并不會監管,在回答突發意外怎么辦的時候,怡豐城兒童樂園的工作人員表示:“不好說,到時候再看。”
家長有呼聲
管理部門將其納入監管范圍
“事實上一旦出事,經營方和場地出租方都要承擔責任。”趙明這樣解釋。目前,西安市大街小巷各種小型娛樂設施生意火暴,然而入行門檻低,安全監管主要靠個人責任心和經驗,兒童游藝游樂設施經營者,只要和場地管理部門簽《場地租賃合同》就可以營業,手續相對很簡單。
南郊的大三學生游春明在上個暑假就替自己的媽媽管理過幾天充氣城堡。他說:“我媽媽退休后買了這么個設備來打發時間,她會叮囑每個上去玩的孩子不要拿尖銳的東西。我們自己覺得沙包固定挺好,風大就放氣,但搖搖車就確實管不上了。”謝先生說:“越是像這樣的小型充氣城堡,越要用鐵鏈子來固定,這一點,很多經營戶都做不到。”
事實上,我國出臺的《游藝游樂設施安全管理規定》適用于從事高空、高速以及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游藝游樂設施的設計、生產、銷售、安裝、運營的安全管理。像充氣城堡、旋轉木馬、小型海盜船等其監管確實存在法律真空,而室內娛樂設施又存在著衛生方面的監管漏洞。
柯正楠在南郊某研究所工作,同時也是一名4歲孩子的爸爸,由于從事特種設備維護,他非常關注游樂設施的安全問題。他表示:“事實上除了大風吹翻,充氣城堡一旦遇到明火也是很容易迅速燃燒,而小型旋轉設備一旦脫焊對幼兒傷害也不小,目前這種監管狀態下,僅靠家長帶孩子游玩時小心肯定是不夠的。家長們都希望有關部門能趕快行動起來,把類似的兒童游藝游樂設施納入排查監管范圍,再也不希望看到這樣的事故了。”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