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正教授,“85后”博士生導師,“80后博導群”正在武漢地區高校崛起。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武漢地區高校現有“80后”博士生導師近50名,他們集中在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華中農業大學、華中師范大學等部屬高校,其中武漢大學人數最多,達33人。
這批年輕博導在博士甚至碩士階段就取得驕人成績。武大的鄧鶴翔在美留學期間,先后在《科學》、《自然·化學》等國際權威雜志發表三篇論文,鐘波讀攻博士期間,作為第一作者在世界免疫學權威雜志《Immunity》上發表論文,當選武大學術之星。華科大的夏帆在出國深造時,先后師從200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等等知名學者,在基于DNA設計的生物傳感方面以及癌癥早期檢測方面取得一系列突出研究成果。基于這些成果,他們在很年輕時被高校聘為教授、博導,武大的鄧鶴翔今年才29歲。
“80后教授襲來在全國都是一個趨勢。”武大相關人士介紹,從海外引進的“80后”不再是鳳毛麟角,全校“80后”的博導共有33人。長江教育研究院執行院長張才生認為,“80后”博導悄然崛起,證明這一批年輕學者有雄厚的科研實力。以前要想當博導,必須是教授,甚至是論資排輩。現在只要有課題,經過考核,許多留學回來的副教授也破格當上博士生導師。高校正在打破條條框框,“不拘一格降人才”,這有利于吸引更多人才,也為這些年輕學者全身心投入科研提供了平臺。
武大的鐘波也認為,高校崛起“80后”博導群是件好事情。他覺得國內學校的設備和資金與國外差不多,但競爭體制上國外更靈活,獲取科研資源也更便利,因此科研水平比國內學校領先10年左右。不過,再過10年,隨著海歸科研人員成百倍地增加,國內科研水平還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