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校將建立健全校內的質量保障體系,建立教學基本狀態數據庫,主動向社會公布本科教學質量年度報告,探索根據第三方綜合評價結果實行生均經費的差異化撥款,真正建立起“獎優退劣”的激勵機制。
9月23日,教育部副部長杜玉波宣布了上述高等教育的保障措施。這意味著普通本科高校生均經費將不再吃“大鍋飯”。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政策規劃所、經合組織教育司等國際組織負責人,香港地區等教育評估機構負責人,以及中國“985”、“211”大學校長今天在北京共同研討高等教育質量保障問題。
“中國是高等教育大國但還不是強國。”杜玉波說,與世界先進國家的高等教育相比,我國還存在較大差距。在新的階段,中國高等教育將走以質量提升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道路,健全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促進高校分類發展。
杜玉波說,截至2013年底,國內普通高等學校2491所,其中普通本科高校1170所,高等職業院校1321所,總規模3460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34.5%,在學規模居世界第一。
目前全國公辦本科高校國家生均撥款約為1.2萬元,一批普通高校只追求招生規模較少關注培養質量,招一個普通本科學生就可獲得1.2萬元國家撥款,招生規模越大,國家經費就越多,還不包括建設專項資金、科研資金投入等。因為學生培養質量高低根本不影響國家對高校的經費撥付。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