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歷來崇尚“工匠文化”,職業教育成就了經濟上的繁榮。戰后,日本逐步建立并完善了包括短期大學、高等專科學校、專修學校為主的高等職業教育體系,形成了富有日本特色的職業教育模式。
縱觀戰后發展,不難發現,日本職業教育呈現以下特點。一是日本頒布了《產業教育振興法》等一系列職業教育相關法律法規,保障了職業教育機構的建立與運作。二是財政上支援職業教育,通過撥款、建立專門的管理機構等,確保職業教育良性發展。三是擁有高素質的師資力量,以法律形式規定職業教育教師的從業資格,建立完善的教師進修制度。同時,聘用有實務經驗的客座講師,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四是產學合作機制。所謂產學合作是利用學校、企業不同的教育資源和教育環境,培養服務于一線的應用性人才。職業教育機構與企業合作,通過“企業投資”“校企人員交流”等模式,不僅可以解決職業教育機構在校生的實習與就業問題,企業也可以吸收和消化先進技術,提高創新能力和生產效率,從而實現教育成果向生產能力的轉化。
記者走訪東京多媒體專門學校當日,恰逢該校實習成果發表會,有6名移動應用專業的學生登臺發表了自己的實習成果,不少企業人士及畢業生也前來觀摩。其中,一年級學生加藤沙羅研發的一款以水循環為主題的手機應用吸引了大家的注意。一位企業人士表示:“該款應用啟發青少年增強妥善利用水資源的意識,未來完全有可能在日本暢銷,在歐美國家也會很有市場。”校方認為,正是這種產學合作的模式,使學生們的作品有機會實現商品化,同時也增加了自己的就業機會。
該校職業支援學科的森園博文對記者說,專門學校的優點是在短時期內培養出企業希望的人才。另外,由活躍在行業最前線的現職人員或有實務經驗的老師來授課,這也是區別于大學的不同之處。
“這里有我想學的學科。”移動應用學科二年級學生中村拓登對記者說:“在這里,我掌握了開發移動應用的先進技術,也積累了大量知識。這個暑假,我一邊實習一邊實踐,開始勾勒自己職業生涯的藍圖。畢業后,我希望能繼續留在目前實習的這家公司工作。”
森園說,就業率高也是職業教育機構的特點。盡管時代不斷變化,該校的信息處理學科一直保持著百分之百就業的紀錄。當然,職業教育機構也在順應時代的發展,不斷變革前行。比如,移動應用學科就是兩年前成立、伴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應運而生的。
正如森園所說,隨著知識信息時代的來臨,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對從業人員的知識水平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適應科技立國的新時代要求,國家及職業教育機構也在不斷調整變革,強化實用教育,提高教育質量和創新意識,使職業教育畢業生充當科技立國的旗手。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