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會后不少家長走到講臺旁繼續向老師咨詢
中小學生的家長會竟被“復制”到了大學校園?“老師臺上宣講,家長臺下傾聽”,近日北大、清華、北師大、人大等新生報到之際確實“上演”了一幕幕這樣的場景。作為已經成年的大學生,校方不約而同地在入學之際召集其家長開會,到底出于何種考慮?會上又對家長講了些什么?學生和家長們有何感受?北青報記者近日帶著些許怪怪的感覺旁聽了部分大學的“家長會”。
新生報到 各名校頻開家長會
昨日下午,中國人民大學的新生典禮之后,來自全國各地的2573位大一新生正式邁入了新階段的校園生活。一位來自山東的新生家長匆忙地趕往國學館226教室,他要去參加“頭一次聽說”的大學家長會,“我家閨女昨晚把開會的時間地點發到了我的手機上,不知道是啥樣的會,但還是要聽聽看。”他對北京青年報記者說道。
一提家長會,很多人會認為這是中小學和幼兒園的“專利”,而北青報記者從開學季的高校迎新活動安排中發現,其實大學開家長會并不罕見。目前,包括北大、清華、人大、北師大、北方交大都有不同形式的新生家長會。就在昨天,北交大新生家長會在報到當天舉行,學校將地點選擇在可容納1500人的天佑會堂。而北京大學的新生家長會已經悄然舉行了十年,有老師回憶,當時1000多名家長聚集在北大百周年紀念講堂,這樣的“超級”新生家長會在當時還很罕見。
如今多數高校的新生家長會都安排在新生報到的當天或次日,部分高校除了學校全體的新生家長會外,各個學院也有自己的新生家長會。
北師大教育學部的輔導員任老師告訴北青報記者,教育學部作為全校最大的一個院系,往年都會舉行一個院方、家長、學生的三方座談會,時間大致在兩個小時左右,每次座談會都爆滿,家長們的熱情普遍很高。“家長會也算是我們學部迎新的傳統了,今年因報到和開學日程安排很緊,所以沒有座談。據我了解,我們學校的其他學院召開過家長會。”
從學校紀律到職業規劃
家長會內容五花八門
新生家長會怎么開?由誰開?講些什么?北青報記者調查近日陸續開學的清華、北師大、人大、北交大等多所大學發現,家長會既有由院系內組織的,也有面向全校各院系的學生家長的,主題五花八門,涉及校史發展、師資辦學、學科優勢、學生職業發展、校園文化、組織紀律等各個方面。
“新生家長會上,我們會把學校整體的人才培養目標和學校的辦學歷史、基本情況、師資辦學優勢給家長們做個報告。我們同時還會讓家長盡早幫助學生做好職業規劃的設計。”北交大招生就業處副處長劉東平表示,學校的教務處、學生處等相關部門也會在會上對其職能給家長做個簡單的介紹,方便學生在校期間的生活學習。在北京大學各院系的新生家長會上,老師也會就在校紀律、學習生活、心理健康、人際交往等重點問題結合具體案例與家長進行溝通。北師大迎新家長會還為家長發放了《夢想起航——與孩子一起成長》的實用指南書籍。
北青報記者翻開這本200多頁的手冊,從入學到畢業的時間脈絡,大學生在校期間普遍關心的學業、健康、情感、就業以及校園文化等各個方面均有涉及。而人民大學的迎新議程中還特意安排了“新生適應與角色轉換”的家長工作坊,由該校心理咨詢中心的專職老師向家長們授課。
現場
數十位家長會后排隊來拷課件
昨日下午,在人大國學館二樓的中型會議室里,一場特別的家長會正在進行,上百名家長參加了“家長工作坊”的課程。現場授課的老師侯瑞鶴一句“90后學生不喜歡被代表,今天來工作坊的人都是負責任的父母”的開場白,引來現場家長們的一片掌聲。
在接下來的一個半小時里,侯老師列舉了陪讀媽媽的真實案例,分析了父母對孩子遠行離家后普遍的焦慮和失落情緒,告訴在座的家長做放松的父母遠比敬業的父母更重要。
據北青報記者在現場觀察,家長聽眾們一邊聽一邊記,不時點頭,還踴躍參與了工作坊的“親子互動”現場演示。當課程結束時,數十位家長還排隊來拷課件,并紛紛向侯老師提問。其中一位畢業于衡水中學的學生家長表示,自己特別擔心孩子貪玩,高中時的家長會還可以與老師及時溝通,現在進了大學,這種家長會太難得了。一位北京本地的家長對記者說,自己憂慮閨女選的冷門專業,“雖然當初沒有干涉她填報志愿,但就業的問題我也不得不愁啊。”甚至還有一位家長問老師:“孩子一上大學就頹廢怎么辦?”現場好多媽媽們相互點頭,埋怨孩子開學配電腦買的是玩游戲的機型,而這會影響學業。(文/見習記者 劉旭 本報記者 董鑫 實習記者 鄭婷婷)
探因
家長:覺得孩子長不大 需要跟學校溝通
學校為什么要為已經成年的大學生開家長會?人民大學負責家長會的心理咨詢中心老師侯睿鶴表示。近年來發現,新生入學后,家長或多或少在內心產生一種“不被需要”的失落,這種焦慮情緒往往會不自覺地傳遞給子女,從而影響親子溝通。在家長眼中,孩子永遠處于長不大的狀態,到了大學這種關系依然需要。
北交招生就業處副處長劉東平則向北青報記者介紹說,家長會是新生入學培訓的重要一步。其設立的初衷就是為學校和新生家長建立一個溝通交流的平臺,幫助新生和家長盡早了解并融入大學生活。“我們統計過,大多數的家長都愿意來參會。現在家長也都很關注孩子的大學培養,培養大學生是學校、家長和學生三方共同努力的一件事,家長與學校也需要建立聯系。以前這方面家長與學校的信息不是很對稱,新生家長會是家長與學校間一種很好的溝通方式。”劉東平說。
學生:感覺無聊 能逃就逃
一位人大商學院大二的學生告訴北青報記者,去年新生報到自己的父母也參加了家長會。“他們也是想了解一下學校和專業的情況。”他還說,自己對于開家長會感覺無所謂。父母的意見一般都只作參考,關于未來發展要自己做判斷,初高中的住宿經歷養成了自己較強的獨立自主能力,家長也不太擔心他在大學的生活。來自廣東的黃同學則表示,院系組織的新生家長會比較無聊,能逃就逃掉了,剛開學大家也不認識,找同學代簽到就好。不過也有一些同學表示,父母對自己即將面臨的學習生活很關心很正常。如果時間充裕,也會讓他們去參加,自己就可去可不去了。
觀點
大學管理不應低齡化保姆化
就“大學是否應該開家長會”的問題,北青報記者采訪了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夏教授表示,大學生開學還要開家長會,這是以往大學生活中不可想象的,這說明大學的管理正在向低齡化、保姆化發展。中學階段倡導搭建親子關系比較普遍,大學生們已經或將邁向成人,將逐步形成自己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對家長而言,關心孩子的方式不能像中小學時期那樣面面俱到。大學看重學生獨立自主的發展。新生入學,學校幫助孩子適應大學學習生活,應該向學生介紹學校的規章制度、辦學特色、學科專業、圖書館等,如果家長對此感興趣,當然也可以了解。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