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同志9月9日在北師大考察時強調,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
被譽為打造中華民族“夢之隊”筑夢人的教師,曾經是萬千學子夢寐以求的職業。然而,近年來,一些師范院校的報考熱度開始下降,很多師范生畢業后不愿從事教師職業,教師的榮譽感在經濟社會轉型中面臨種種挑戰。
師范校不再“搶手”
10年前,教師因為受人尊敬,工作穩定,是高校畢業生首選的職業之一。然而近年來,除了一些老牌師范名校,一些地區的師范院校不再是“香餑餑”。從2014年廣東招生情況來看,一些二本師范院校如廣東技術師范學院、韓山師范學院等,考生的報考熱情不高,需要征集志愿才能完成招生任務。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區師范生畢業后不執教的比例也在上升,免費師范生大多是“貧困生”的首選。華中師范大學學工部提供的數據顯示,2014年畢業的免費師范生有21250人,其中有100多人在入校期間轉成非師范生,畢業后不想再當老師。
華中師范大學大四學生小郭是免費師范生,因為入校后簽過協議,如果畢業不當老師,會被視作違約,不僅要記進誠信記錄,還要退還4年補助,并繳納50%的罰款。來自河北的小郭說,自家的經濟條件并不是很好,想來想去,還是當老師算了。如果不是這個限制,他會選擇從事其他行業。
覺得收入“不體面”,男性大學生大多不愿意當老師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讓大學生對當老師“望而卻步”的一個理由是收入低,尤其是男性大學生大多不愿意當老師。
一位免費師范生告訴記者,自己有一個師兄當老師一個月工資才1400元,養活自己都很困難,更不要提以后養家糊口,這個師兄現在正在考慮跳槽的問題。
今年從湖北教育學院畢業的小盧,通過了武漢市教師招聘考試。小盧說,她的同學中,女生多半希望當老師,因為老師這份工作比較穩定,也沒有太大壓力,一些沒有考上事業編的,都在一些培訓機構教書,男同學中想當老師的比較少,他們都認為當老師沒有什么發展前途,而且掙的錢太少,以后娶老婆生孩子買房子都很困難。
教師工作枯燥、單一、堅守的“苦”也讓一些“90后”孩子不敢輕易選擇。沈陽師范大學大三學生小徐說,大二的時候,在家人的“逼迫”下考取了教師資格證,但當老師仍然是她最后的選擇。“老師的工作時間特別長,如果是高中老師的話要從早上七點工作到晚上九十點鐘。這么長的工作時間一般人是受不了的。”
在一些人的眼中,教師的“光環”淡去了
教育的功利色彩讓很多有志于當老師的大學生退卻了。一些接受采訪的大學生反映,老師在他們心中已經不再那么神圣。有的大學生說:“看到不少老師私自在家里收費給學生補課,家長為了孩子上個好點的班級給學校錢給老師錢。如果要去這種環境可能也受到影響,也會補課、收禮……那樣就沒意義了。”
全國優秀班主任、全國勞模李莉說,我們老師也在微信圈里問,為什么現在教師的“光環”淡去了?20年前,學生及家長對老師的尊重理解,現在少有了。如今,一些教師的不良事件不僅影響著家長,也影響著孩子。
一些高校在探索教師退出機制,老師幾年考核不合格將面臨下崗,教師的鐵飯碗正在被打破。這也是教師職業不再那么吸引人的原因之一。
上海一位高校教師表示,尊師重道的前提是言傳身教,現在很多老師忙著做科研、課題,一下課就走,心不在教學上,不在學生身上。這也影響了學生對他們的尊重和愛戴。(新華網廣州9月9日電 記者鄭天虹、廖君、仇逸、王瑩)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