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前忙瘋產科大夫
準媽媽:很捉急
今天是9月1日,是中小學生秋季開學報到的日子,也是孩子上小學的分界線。為了不讓他們晚一年上學,許多準媽媽們主動要求提前剖腹產。這兩日,一條來自深圳市婦幼保健院某產科醫生的微信在“朋友圈”里廣為流傳,微信吐槽單日分娩量讓醫生和護士都忙瘋了。深圳8月底迎來分娩小高峰,全市各公立醫院產床床位連日來持續爆滿。來自教育界的人士則認為,將每年8月31日作為分界線不夠人性化,應該彈性設定入學比例。
病人瘋,家屬瘋
醫生也瘋,護士更瘋
為了9月1日孩子上學時間的限定,每年這個時間段都是剖腹產高峰,昨天達到了巔峰。“病人瘋了,家屬瘋了,醫生也瘋了,護士更瘋了……”這兩日,一條來自深圳市婦幼保健院某產科醫生的微信在“朋友圈”里廣為流傳。該院一位產科醫生透露的數據顯示,以8月29日為例,該院產科共分娩新生兒97例,其中實施剖腹產65例,順產32例。這一數據明顯高于平時普通日子的分娩數。8月的最后一周,各醫院產科迎來一個小高峰。
昨日上午,記者探訪了深圳市婦幼保健院住院大樓的產科,發現從9樓到14樓的產科床位已經爆滿,各樓層病房外的走廊擠滿了額外加的病床,家屬也在走廊打起了地鋪。根據深圳衛計委在官網上公布的每日產科床位使用情況,全市各大公立醫院床位連日來全部爆滿,且大部分需要加床。
深圳市婦幼保健院產科主任王忠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8月份是生育的高峰期,預計這個月會達到1800例左右,比往年還要多。
為了寶寶提前上學,媽媽們主動要求提前“挨一刀”, 究竟值不值?深圳婦幼保健院一名產科醫生告訴記者,如果有理由自己選擇生產方式,最好是自然分娩,“剖腹產只是一個醫學上的補救措施。如果你沒有碰上骨盆畸形、胎兒臀位、前置胎盤、高齡初產婦(35歲以上)、巨大兒等不幸狀況,剖腹產就不是最佳選擇”。而據介紹,胎兒39周以后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成熟,提前剖腹產,對母嬰來說均存在風險,會造成孩子肺發育不成熟,而母親危險系數也會上升。
“政策剖宮產”
引起“一刀切”爭議
有醫生表示,這是制度造成的剖宮產,不剖的話就不能上學,家長都不想輸在起跑線,似乎晚一年上學就會比別人差。本來醫生是有權拒絕病人剖宮產的,但是由于醫患關系緊張,醫生一旦拒絕就承擔不了責任,因此,“即使違反醫療原則,只要家屬簽了字,醫生還是要幫產婦剖。”
深圳華僑城小學教務處主任楊為中昨日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深圳新生報名都是網上申報的,年齡差一天都不行,從這點來說,非常能夠理解家長的心情。他說,其實相差一兩個月,孩子表現都不會差距太大,目前規定確實不太人性化,建議應該彈性設定小學入學年齡。但是他又說,如果孩子上學時比同年齡孩子小的月份大于三個月,還是建議晚一年上學。
記者了解到,小學入學年齡是否應該“一刀切”是歷年每到秋季開學時節就會持續討論的話題。而另外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深圳某區級公立小學校長告訴記者,將每年的8月31日作為分界線,一方面是為了體現公平和便于管理,另一方面和深圳的學位緊張不無關系。他表示,深圳新生兒出生數量持續增長,深圳的小學學位會越來越緊張,需要新建、擴建學校,“學位本就緊張,怎么可能再放寬入學年齡呢?”(記者鮑文娟)
孩子入園 媽媽失眠
很焦慮
今天,將有一大撥孩子迎來人生的新旅程——開始幼兒園、小學、中學生涯。記者采訪發現,孩子們對于改變滿心期盼,相比之下,家長們則心情復雜,有欣慰,有不舍,更有擔心焦慮。
“帶孩子煩的時候,老盼著孩子快點兒上幼兒園,這樣我就能解放了。可這幾天,一想到孩子要上幼兒園,不能再與他朝夕相處了,我就焦慮得睡不著覺。”豆豆的媽媽謝女士說。謝女士在三十二歲時生下了豆豆,產假結束后,因為還想繼續哺乳,索性辭去了工作,成為一名全職媽媽。“以前的工作特別忙,常常要加班到八九點。如果回去上班,孩子只能完全交給老人或者保姆。我實在不想在孩子頭三年成長的關鍵期將他假手于人,于是下決心辭職了。”謝女士告訴記者。然而,當一個全職媽媽比她想象中難多了,被家庭瑣事纏得心煩意亂時,她還曾和家人商量過,要不要先把孩子送到小小班,后來因為擔心孩子不會自己吃飯而作罷。
如今孩子已經三歲半了,到了應該上幼兒園的年紀。從今年春節后開始,謝女士便開始為孩子上幼兒園做準備。眼看著開學的時間一天天臨近,豆豆天天嚷著要上幼兒園,興奮得不得了,謝女士卻一天天焦慮起來:豆豆吃飯吃得慢怎么辦?豆豆脾氣不太好,會不會和其他小朋友打架?除此以外,一想到不能再與孩子朝夕相處了,孩子從入園的一刻起,便慢慢離開她的懷抱了,謝女士難免不舍和失落。晚上哄孩子睡熟后,謝女士看著孩子,思緒萬千,便睡不著了。“我的分離焦慮比孩子還嚴重。”謝女士說。(記者劉曉星)
爺爺奶奶:很輕松
“帶娃”事業已成 大媽重回“舞林”
今天,暌違麻將桌兩個月的梅姨終于可以“重出江湖”了。孫女開學了,照顧了她兩個月的梅姨解放了。記者了解到,像梅姨這樣的情況并不少見,隨著孩子們走入校園,不少家長,尤其是祖輩們的生活,重新調至“休閑頻道”和正常軌道。
暑假兩個月,梅姨的生活是這樣的:每天早上6:30起床,出門買菜。7:30左右回到家,給兒子兒媳孫女做好早餐。通常兒子兒媳上班后,孫女還在睡覺。梅姨開始收拾家里,到10:00左右,孫女起床了,梅姨將她的早餐熱好,著手煲湯。此后的時間就是孫女玩電腦,梅姨看電視,到了11:30左右,梅姨便開始做午飯了。午休后的整個下午,梅姨都無所事事,到時間就做晚飯。“孫女在家,我就得管午飯。上午肯定沒時間打牌了。小區里就那么幾張麻將桌,老人卻很多,上午沒霸好位,下午就打不了了。”梅姨說。
昨日下午,孫女回學校寄宿,梅姨準備在今天重返麻將桌。孫女上學的日子里,她的生活是這樣安排的:早上6:30起床,買了菜,做好早餐。兒子兒媳上班后,她就去占位子打麻將,到12:00散場回家,將剩飯剩菜熱一熱吃。午休后收拾房子,看看電視,準備晚餐。梅姨告訴記者,在她所在的小區,像她這樣的老人不在少數。有些老人早上為了“溜”孫子孫女,廣場舞也不跳了。孫子孫女回幼兒園了,他們才能“重返舞林”。
孫子上幼兒園后,劉伯終于“解放”了,決定要到黃山腳下的山莊休假游玩。起初,他只邀請了三名退休的老同學同游,不料消息一傳開,又有四五個從“帶娃事業”中解脫出來的老同學要求加入,老人們計劃在中秋節后組團出游。記者昨日從廣之旅機場路門市部了解到,報名9月出團的老人比暑假期間明顯增多。一名營業員告訴記者,一般來說,暑假后的旅游淡季都是有錢有閑的老人撐起市場。
升學家長
很寂寞
孩子寄宿了 家庭“準空巢”
何女士的女兒霓霓今天將升入初中,她就讀的是廣州一所著名的寄宿制民辦初中。“從她7月初被錄取的那一刻起,一家人的心理建設和各項準備就開始了。”何女士家三代同堂,霓霓一直被照顧得很好。整個暑假,何女士都讓女兒自己洗衣服。霓霓的頭發很長,一直都是媽媽幫著編辮子。何女士讓霓霓自己學著扎頭發,她卻不以為然,說“到時就會扎了”。無奈之下,何女士建議女兒把頭發稍微剪短一些。與生活自理方面的擔憂比起來,何女士更擔心的是人際交往。“霓霓讀書早,年齡小一些,宿舍的同學朝夕相處,難免發生小摩擦,也不知道她能不能很好地處理。”何女士說。
8月23日,何女士和丈夫送女兒到學校軍訓。他們幫霓霓整理了宿舍,游覽了校園,一起在食堂吃了中午飯。吃完飯,夫妻倆送孩子回宿舍,原本打算在宿舍里再合影留念的,結果到了宿舍樓底下,管理員就說家長不能再進去了。何女士夫婦只能與女兒告別,望著女兒一步步走上臺階,她用手機拍下了她的背影。“我當時就想,從此刻開始,她將離我們越來越遠了。”何女士說。女兒寄宿后,夫妻倆的時間一下子多了起來,家里也顯得安靜。“我們成了準空巢家庭。”何女士笑說。
專家:請將孩子放心交付
對于家長的各種焦慮,廣州大學學前教育系主任葉平枝教授說,這些改變是孩子必須經歷的過程,家長們應該意識到這一點,調整好心態,否則容易影響到孩子。對于幼兒父母,葉平枝建議可以征求幼兒園同意,讓家長跟園一段時間,再逐漸延長孩子單獨在園的時間,也可以讓孩子帶一個熟悉的玩具去幼兒園。惠福西路小學朱思紅校長說,從孩子踏入校門第一天起,老師就會將習慣教育滲透在方方面面,并且不斷強化。具體到如何握筆,如何閱讀書本,勞動習慣、人際交往習慣等等。老師們已經教得非常具體了,家長其實只需略為配合就行。(記者劉曉星)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