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快改革教育局長的任用制度是實現教育家辦學必不可少的前提。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迫切需要一支專業化、高水平的管理隊伍和實施隊伍。
8月25日,哈爾濱市人大常委會通過了決定免去秦德亮畜牧獸醫局局長職務,任命其為教育局局長。該任命公布后迅速引發輿論熱議,有網友認為該項任命存在外行管理內行的問題,也有網友認為此前秦德亮曾在學校當過三年教師,加上地方工作經驗豐富,不應質疑該任命。
憑現有的公開信息,既不能認為秦德亮任教育局長是不合格的,也不能做出這項任命是合理合規的結論。至少根據《公務員調任規定(試行)》第二章第二條規定,調任要具有與擬調任職位要求相當的工作經歷和任職資歷。若把所有崗位僅當作某個級別上的分派,這項任命就沒有什么不妥。但是,若從專業角度看,這個局長的教育工作經歷確實過短,這一調任因此被很多人認為輕率。
這項任命之所以受到質疑并引發廣泛關注,還在于外行調任管理教育的現象在全國范圍內并非個案,相反帶有一定的普遍性。據有關人士在一定范圍內所做的調查,現有的縣級教育局長中,超過半數沒有教育工作的經歷。筆者在各地做實地調查時,也感到20世紀80年代尚有不少地方的教育局長比較有教育情懷,也比較懂教育。20世紀90年代就有比較多的人因為能為教育籌到錢而走上教育局長崗位;2000年后,越來越多的人因為有比較強的行政關系而走上教育局長的崗位。通常在一個縣市的范圍內,教育局長是排在人事局長、財政局長之后的比較有實權和實力的局長,這樣一個“權位”次序決定了在行政任命過程中有比較多的教育局長沒有多少教育工作經歷。
顯然,上述安排是較少從教育專業的角度考慮問題,筆者到各地調查時也常能觀察到一些有趣的現象。一些教育局長由于比較多地把教育當政績,不尊重教育規律的事常有發生;一些教育局長過于依賴行政指令辦教育,而較少依據專業規則辦教育;在作風上官僚氣足,教育情懷和人文氣息減少;把教育局長這個崗位當作官位進階的人多起來,扎根辦好教育的人少了,于是在教育這項長效工作中出現較多的短期行為,在一些地方已經導致明顯的損傷。也就是說,撇開這項任命的個案不論,在各地確實存在教育局長缺乏教育專業知識,不按教育規律辦事的情況;教育局長的“官員化”而非專業化的現象的確是事實,是亟需相關機構盡快厘清并加以切實解決的真問題。
若從個別案例來說,沒有教育工作經歷的局長能否真的把教育工作做好,并沒有一個確定的結論。有的教育局長為人比較謙虛,肯于聽取專業人士的意見,也獲得較好的口碑,取得了不錯的業績。但是,如果非專業或沒有教育工作經歷的教育局長按照抓經濟的路子管理教育,教育工作就形不成專業的工作體系,必將影響到整個社會的教育發展水平和質量。
所以,盡快改革教育局長的任用制度是實現教育家辦學必不可少的前提。教育是政府管理的各項工作中專業化要求很強的社會公共事業,地方教育局長是這一事業的具體領導者和組織實施者。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迫切需要一支專業化、高水平的管理隊伍和實施隊伍。
把教育局長的行政性看得過重,專業性看得過輕,甚至根本無視其專業性,是出現教育局長非專業化的觀念基礎。這種觀念正是長期以來教育投入不少但收效不顯的重要原因之一。有的地方政府更希望有一位便于指派的教育局長,而不希望有一位將行政指令與專業規律和規則放在一起權衡后再以合適的方式執行的專業局長,是這類任命層出不窮的機制性原因。而這兩者的結合造成非專業局長的增加,將導致很長一段時間內教育生態的惡化。
眼下,提高各級各類教育的管理水平、辦學水平,必須大力推進教育家辦教育,挑選具有現代教育專業素養的教育局長,盡快建立地方教育局長的專業化標準,完善地方教育局長選拔任用制度,干部管理部門在具有教育局長任職專業資格的人選中遴選教育局長應該作為一項基本要求,列入政府人事任免的基本規范。(儲朝暉作者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