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參加奧數培訓、家長凌晨排隊報名、每天補習近7小時……暑期過半,記者走訪北京、上海等城市發現,奧數補習如火如荼,漸成“第三學期”。一邊是十多年來相關部門和地方三令五申“禁奧”,一邊是越禁越火的現實。奧數異化背后有何“奧秘”?
未上小學先補奧數,暑假變成“第三學期”
叫停奧數競賽、取消奧數培訓、嚴禁奧數成績與招生掛鉤……近10余年來,國家和一些地方不斷出臺“禁奧令”。今年7月初,北京市教委還重申,初中入學摸底考試禁考奧數。
然而,嚴令之下,暑期奧數補習班仍異常火爆。“每天上午三節奧數課,天天不落,光上一個暑期班就要近萬元。”北京一位剛剛經歷“小升初”的家長李女士告訴記者,聽說上初一一開學就分班考試,主要就是考數學,其中很多都是奧數題。
更令人擔心的是,奧數培訓幼兒化趨勢明顯,一些孩子還未上小學,已經開始補奧數。在江蘇啟東市中心的一座6層寫字樓內,近10家培訓機構幾乎都開設奧數培訓課程。其中一家機構培訓最低學齡是“升一”,即學前班升一年級,一般每周3天課,每天上課兩個小時。
一些培訓機構負責人告訴記者,不僅奧數班,大多家長都替孩子報了語數外“全科”補習。
“孩子早上8點上課,除了午飯和午休,下午5點半才下課,每天近7個小時在培訓班。明知孩子辛苦也沒辦法,都是擇校鬧的。”北京家長張民的苦衷,是不少飽受“奧數”折磨的學生和家長的心聲。
為了能讓孩子上好一點的奧數班,家長不惜一切代價。7月初,上海楊浦區一家著名教育機構的暑秋季奧數班接受報名。早上8點,已有上百位家長排隊,為了報上明星老師的班,有的家長凌晨三四點就來排隊。
證書背后暗藏尋租鏈條,奧數仍與擇校擇班“藕斷絲連”
家長為何對奧數培訓趨之若鶩?記者調查發現,盡管國家嚴禁把奧數與升學、分班掛鉤,但奧數與升學一直藕斷絲連,仍是擇名校、進重點班的“敲門磚”。
“小升初”不再考試,“奧數證”大行其道。“名初中選拔生源,看奧數證書是最直觀的。”上海一位家長透露,一些培訓機構的奧數班其實是名校“尖子生”選拔班。一些和名校關系密切的培訓機構,在適當的時候會出一套卷子給孩子做,達到一定分數線就能成為名校的“預備生”。
在不少家長看來,義務教育“免試入學”并不意味著孩子始于“同一起跑線”。盡管教育部門嚴禁公辦學校以各種證書為報名的參照條件或開展任何形式的“摸底”考試,但很多家長始終認為“多考證書,肯定不吃虧”。
“一些初中名校仍在偷偷小范圍考試,孩子的奧數水平是通過考試的關鍵。”南京學生家長張先生說,女兒今年“小升初”,想進一所全市排名前五的名初中。通過熟人介紹,女兒才有機會參加學校偷偷組織的“小范圍考試”。
“就是一張卷子定勝負,數學部分全是奧數。”張先生說,女兒年初意外摔傷了腿,少補了幾個月奧數,結果考得不是很理想。好在她去年拿到一家知名奧數培訓機構的四星學員證書,經過多方協調,終于如愿報上名。
除了擇校,奧數也成為學校新生分班的重要標尺。北京的李女士說,說是不讓分重點班,但幾乎好一點的初中都以實驗班、超常班等名義分“好差班”。兒子所在的初中馬上要舉行分班考試,“我們沒有過硬的關系,只能花錢上奧數班。”
多數“奧娃”成“炮灰”,疏堵結合防“奧毀”
在部分教育人士看來,奧數比賽來到中國后被異化,形成畸形利益鏈,名校抬高門檻,機構借機斂財,孩子成了受害者。
“相關利益方對禁令置若罔聞,有關禁令如隔靴搔癢。”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家長讓孩子上奧數班,是為了擇校,而擇校與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有關,其中暗藏權力尋租。
教育不能以大多數學生的失敗來成就少數學生的成功。南京市中小學生學習力培訓中心主任谷力博士介紹,研究表明,只有5%-10%的孩子大腦發育較早,能力強一些,比較適合學習奧數。大部分孩子不適合,家長應在孩子適合的年齡階段安排學習。
“全員學奧數不僅不利于孩子成長,也提高了全社會的教育成本。”谷力說,名校擇校指標有限,多數孩子學習奧數既難出好成績,也無法實現擇校目標,最終成為應試教育的犧牲品。
單憑一紙禁令,難給奧數“降溫”。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介紹,一些地方出臺規定取消奧數培訓班,但一夜之間又都改頭換面成“數學思維”重新面世。盡管各地都在努力破解教育均衡,但在教育GDP指揮棒下,名校還是通過奧數衡量、選拔學生,助長奧數培訓之風。
另有教育專家指出,一些地方以“發禁令”代替“嚴監管”,面對奧數培訓機構和名校之間的利益鏈條,缺乏壯士斷腕的勇氣。
“奧數本身并無錯,但把奧數異化為所有學生的評價標準,顯然是不合適的。”南京師范大學教科院副教授殷飛說,應探索建立科學的學生評價體系,讓奧數回到本來位置。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