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彈性學制”改革,大學應該有系統推進計劃,而不能只有概念。
據媒體報道,濟南大學今年招生計劃為8300人,其中本科一批招生3702人。今年招收的學生將實行彈性學制,以學生取得的學分數作為衡量學習量的基本單位,以達到基本畢業學分作為畢業主要標準,允許學生提前或者延期畢業。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3-8年畢業。
高校實行“彈性學制”,這并不是什么新鮮事,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就有大學提出實行“彈性學制”,短可三年畢業,長可六年畢業,但最終真正做到的高校并不多。“彈性學制”只停留在概念上,而沒有多大實質性變化。為此,筆者希望濟南大學的“彈性學制”不是吸引生源的噱頭,而有踏踏實實的改革行動。
“彈性學制”,其實就是學分制,學生修完相應的學分即可畢業。而實行學分制,至少要求學校做到以下幾點,首先,要有豐富的課程供學生自主選擇。如果實行學分制,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不多,必修課占很大比重,那么,學分制的價值和意義并不大。在國外,實行學分制的高校,必修課只占到40%左右,選修課比重高達60%;其次,要對學生實行學分制管理服務,很多號稱實行學分制的學校,還是對學生實行“學年學分制”管理,包括就業服務、學籍管理、寄宿服務也是如此,因此,真正選擇提前畢業或者延期畢業的學生并不多;再其次,要轉變以行政為主導的教育資源配置方式,尤其是建立教師同行評價體系。在學分制辦學環境中,一些教師有可能迎合學生的選擇,而降低培養要求,還有的學校則可能出于利益,卡住學生不讓學生修到足夠學分。由于學校的課程體系、教育教學服務沒有變化,很多學生對學校的學分制改革并不“感冒”,甚至有人質疑,學校是通過學分制改革,來變相漲學費。
“彈性學制”可方便學生自主安排求學時間,更對學校教育教學提出挑戰。從本質上說,“彈性學制”,是把選擇科目、選擇課程、選擇老師、選擇時間的自主權交給學生,并通過學生的選擇,促使學校重視人才培養質量。這要求學校圍繞彈性學制,進行深層次的學校管理改革、教育教學改革,而不僅是學生求學年限的變化。更進一步說,這是建立現代大學制度的重要內容之一。
而學校要滿足學生的選擇需要,就需要落實和擴大學校的辦學自主權,包括自主設置課程、自主開展教育教學。過去多年間,嘗試實行“彈性學制”的學校也希望能自主設置課程,自主開展教學,但卻受制于辦學自主權有限,改革往往無疾而終。另外,在當前教育部門用就業率對所有學校的辦學質量進行評價時,學校推行彈性學制,可能被質疑為以彈性學制為名,延長學生就業期限,如此一來,學校的改革嘗試極有可能變調,也難以得到社會的支持。
因此,針對“彈性學制”改革,大學應該有系統推進計劃,而不能只有概念。與此同時,教育部門應該深化教育管辦評分離的改革,落實和擴大學校的辦學自主權,這樣才能讓大學辦出個性和特色,也擴大學生的選擇空間。(熊丙奇 作者系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