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成都高新實驗中學新北校區,參加2014優秀工人農民公務員考試的考生走出考場。
四川省首次面向優秀工人、農民和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公招,2276人角逐260個職位
6月15日上午,大家還在回味世界杯綠茵場上的精彩瞬間時,都江堰胥家鎮的村民董波已在成都市高新區新義路的一間教室里緊張答卷—我省首次面向優秀工人、農民和村(社區)黨組織書記招考公務員的筆試開始了。這一天,與董波一起進考場的共2276人,他們用經驗和智慧角逐260個公務員職位。此次考試,共2494人報考,218人缺考,缺考率8.74%。
38歲的董波從未想過,自己的人生會迎來進入公務員隊伍的機會……
A
考生
種了13年獼猴桃 農民參考公務員
他是獼猴桃種植大戶
“當上了公務員,我的舞臺會變得更大”
當過5年兵、種了13年獼猴桃,來自都江堰市胥家鎮共和村6組的董波,是名地道的農民。
與土地打了幾十年交道,對田間地頭那一套熟稔于心,董波除有鄉村情結外,還有一種豪情一直藏在心底—他希望自己成為致富的“帶頭大哥”,與鄉鄰們一起做大獼猴桃產業。走進考場,董波希望公務員身份能給他一個更大的舞臺,讓他圓夢。
他期待,自己能成為新晉260個公務員中的一員。
當公務員的愿望,從沒像這段時間如此強烈。從小,他向往的是軍營,渴望著一身橄欖綠。20歲那年,高考(微博)失利后不愿留級的他圓了兒時的夢想,到北京當上了武警。
5年后,他退伍回到田間侍弄土地。“我看中種植獼猴桃的潛力,租了4畝地,加上自家的土地,一共種了6畝紅心獼猴桃。”董波說,他是村子里首批種植獼猴桃的人,靠種紅心獼猴桃,每年收入6萬元左右。
干農活,總會遇到農閑。他開始鉆研起規劃,并通過黨校獲得了農藝師專業的大專文憑。他還被臨時招聘進了胥家鎮鎮政府,從事產業規劃方面的工作。
“我最自豪的事,是參與了鎮政府規劃并建成了獼猴桃產業基地,并將基地引導到了鄰村。”董波說,聽說有機會參考公務員的消息后,他立即報了名,并在網上搜集農業、基層政策。
“如果當上了公務員,我的舞臺就會變得更大。”董波憧憬著在新的舞臺上,跳出華麗的舞蹈,帶領更多村民們共同奔向富裕。
她是工廠質量管理技術員
“現在工作輕松,但想給自己一個機會。”
同一天,與董波同齡的蒲江人楊雄華也與他并肩作戰。
考場外,楊雄華的愛人和11歲的兒子站在學校門口默默等待。這讓她覺得考試很溫暖。為了備戰,一家子前天就從蒲江來到成都,住了一宿旅館。
考公務員并不是楊雄華的主意,是他愛人李先生的意思,就連報名都由愛人代勞,當老師的愛人還為她準備資料,陪她復習,堪稱她考試最堅強的后盾。
楊雄華說,大學畢業后,她進了蒲江一家工廠,從車間工人干起,通過多次轉崗,她成長為一名質量管理技術人員。“現在,工作輕松,年薪5萬多元。”楊雄華說,她對工作和現狀很滿意。不過,愛人督促她備考公務員,她表示“給自己一個機會,試試看。”
答完題后,她覺得“考題中涉及農業的特別多,很難。”
B
考題
分辨果蔬類別 題目接地氣
接地氣
干過這些活才能得高分
據介紹,這份針對工人、農民、村(社區)黨組織書記的考題,并不像以往公開招考公務員那樣考《行政能力測試》和《申論》。
考生們筆試科目是《公共基礎知識》,92道題,滿分100分,120分鐘交卷。主要測試農村(社區)工作方針政策、企業管理、社會管理、農業生產、村(社區)建設、基層和群眾工作等知識。“只有干這個活的人,才可能得高分。”相關人事考試專家說,考題的主題思想是:不考知識,不考死記硬背,要考出考生的實際能力,考查考生對國家政策的把握,考慮能否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
考政策
中央一號文件出現3次
“涉農的題多。”崇州考生青靜江還記得,第一道判斷題,她留意到前18題全是有關農業方面。她清楚地記得,《中央一號文件》成為考題中的高頻詞,一共出現了3次。
比如,“一號文件強調,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國內糧食生產要確保谷物完全自理;一號文件提出要促進生態友好型農業發展、支持開展病蟲害綠色防控和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一號文件提出,要抓緊構建新形勢下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加大力度落實米袋子()負責制。”
面對這樣的考題,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考生高興慘了。她在接受華西都市報記者采訪時透露,自己準備很充分,在網上搜索了大量有關農業方面的文件與政策,其中就有一份中央一號文件。
貼實際
馬鈴薯和“燒秸稈”入考題
“以下作物不屬于茄果類的菜是:A馬鈴薯、B番茄、C茄子、D辣椒”看到這種題時,董波臉上浮現出一絲微笑。“簡單!只要有農村生活經驗的應該都能答得起。”做出選擇后,他繼續答題,很快,另一道題也令他會心一笑。“以下秸桿還田方式生態環境影響最大的:A堆漚還田B過復還田 C焚燒還田 D直接還田”不到兩小時,董波答完了題,交卷鈴聲響起,他邁著輕快的步伐走出考場。
還有一些考題令考生們覺得“很實際,有共鳴”。董波回憶還有一道有關技術能手帶領大家共同致富的題,某村有制木碗的技術,秦家5代相傳,掌握了上漆、描畫等絕活。隨著秦家生意規模擴大,他成立了一家公司,在縣城開了銷售點,并改為收購木碗,只負責最后的描畫和上漆等工序。“這幾年,我一直追求的就是當上秦某這樣的致富帶頭人。”董波說,這些來自生活的考題令他記憶深刻。
全國首批公選農民工干部楊加林:
更注重形象
不再光起膀子劃拳
2009年末,遂寧市面向優秀農民工公選副科級干部,歷時4個月后,最終選出3人。作為全國首批公選農民工副科級干部,時年37歲的射洪縣高坎村農民楊加林,就任射洪縣官升鎮副鎮長。
在公選的3位副科級干部中,楊加林無疑是最“接地氣”的,4代均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18歲高中畢業后,他告別故土外出務工,經過多年奮斗,楊加林從機械維修技術工做到技術骨干,又自學考取了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大專文憑和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證。回到四川后,他在一家公司擔任辦公室主任。
2009年11月,為了謀求一個相對穩定的工作環境,他報名參考遂寧農民工副科級干部公選。最終以總成績第一名,正式進入公務員系統。然而履職不到3個月,就迎來了考驗。
2010年7月,鎮里組織施工隊拆除街邊公廁,因不能再使用糞肥澆地,附近有村民不同意,上百人堵住了公路。擔心身著制服的警察出現會刺激老百姓的情緒,最終他自己走到最前面,解釋拆了公廁后會另修個廁所供大家使用,并請群眾選幾名代表到鎮政府協商。同時,他讓施工隊立即停止施工,等待協商結果,事件得到妥善解決。
“那時候沒經驗嘛,對很多政策不熟悉。”楊加林坦言,4年的公務員生活讓他變得成熟,不管是本職工作還是待人處世,都有不少改變。
剛當公務員時,楊加林還是沿用企業思維,靠制度管理與村民打交道。“后來發現,我應該為村民的訴求多考慮,而不是專靠一紙條文來約束。”時至今日,楊加林對待工作仍心懷感激。“我的工資不高,每個月還不到從前的一半,但從沒想過回頭。”他說,既然我選擇了公務員,就做好了過清貧日子的準備,“一個好官,要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
去年8月,楊加林轉崗至射洪縣仁和鎮,任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一職。從企業主任,到公務員副鎮長,再到黨委副書記。隨著角色轉換,楊加林的人生軌跡也慢慢出現變化“以前在企業,和朋友出去耍,光起膀子劃拳都有。”楊加林透露,現在和以前不同,要注意形象和影響,“企業里,我是參與制度的管理者,感覺很威風。而現在,我是個服務員,要專為群眾服好務”。
新聞調查
能寫的公務員不缺
最缺有實踐經驗的
2010年1月5日,中組部副部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在召開的全國行政機關公務員管理工作會議上表示,今后要堅持和完善從基層一線選拔公務員制度,探索從優秀工人、農民等生產一線中考錄公務員的辦法。黨的十八大報告也提出:優化領導班子配備和干部隊伍結構,注重從基層一線培養選拔干部,拓寬社會優秀人才進入黨政干部隊伍渠道。在我國,廣東、陜西、重慶等地已就此進行了探索。
據媒體報道,2010年,廣東試水從外來務工人員中考錄基層公務員。次年,從工人、農民中選拔250名基層公務員和事業單位職員,250個職位共有3.38萬工人、農民報名。2013年,陜西首次從優秀農民、工人中招錄公務員487名。
從工人、農民、村(社區)黨組織書記中招考公務員,市場是否真有此需求?用人單位最看中這個群體中哪部分優勢?就此,華西都市報記者采訪了都江堰市人社局副局長鄭建軍和虹口鄉黨委副書記田黃鶴。鄭建軍說,今年,都江堰市針對優秀工人、農民、村(社區)黨組織書記招考公務員共準備了3個職位,最終錄取的3人都將充實到鄉鎮政府里。“總體來說,鄉鎮對有豐富基層經驗的員工普遍持歡迎態度。”鄭建軍說,很多鄉鎮都爭先恐后申請把最終的名額落實到自己所在的鄉鎮。“我們最歡迎優秀農民考進公務員隊伍。”田黃鶴直言不諱地表達了他的觀點,“通過這么多年的補給,能寫的公務員,我們不缺,我們最缺少有實踐經驗的公務員。”(華西都市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