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伴隨著鮮花、擁抱、歡呼聲,2014年高考落下帷幕。今年高考是北京全科自主命題的第十年。多位資深高中教師表示,今年文綜的幾道論述題分別涉及地鐵票價上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京津冀地區環境大氣治理等問題,既貼近生活,又關注社會熱點,符合新課標導向。
考生說法
三科融合度高 做起來“有點難”
昨天上午11點半,隨著考試鐘聲的響起,文/理綜考試結束。北京晨報記者現場采訪了10余名考生,他們普遍表示,文綜題型很新穎。
在育才學校的考點前,一名剛考完文綜的考生表示,今年地理、歷史部分的選擇題比較難,不是平時復習的重點,但政治總體“扣題”較多,比較容易。在人大附中考點,部分考生反映,今年文綜考題雖考查知識點沒有過多變化,但由于地理歷史政治三科融合性較強,所以思考時間較長,感覺時間比較緊。北大附中考點的部分學生“吐槽”:“考前復習的很多內容并沒有考。”不過,一名來自知春路中學的考生則興奮地表示:“考題題型基本都見過。”
教師點評
政治:貼近生活 圍繞熱點
北京市學科帶頭人、北京市第八十中學高中政治教師史達為:今年政治試題與2013年命題思路比較接近,難度下降,呈現形式比較靈活,貼近學生生活,貼近社會現實。其中,材料分析題“地鐵發展”,題材比較貼近學生生活。考生在回答時,需要運用到文化生活、政治生活、經濟生活等內容。比如,第一小問便考查“文化生活”這一模塊知識點,屬于“不按套路出牌”,此前這一類題多為最后一道大答題,這會讓考生在做題過程中感到困擾,影響做題思路。
北京市政治特級教師蔚國娟:今年政治試題特點表現為小切口、大道理,立德樹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39題的情景材料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中華傳統文化的“明德”、“至善”緊密相連,立意高,道理深。緊接著話鋒一轉,給學生講了面館店主拾金不昧獲居民好評、生意越來越好的故事,兩個設問,第一問指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內容,第二問考查學生對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分別從“知”與“行”兩個角度出發,體現了思想政治課理論聯系實際、知行統一的原則。
地理歷史:不重死記硬背
北京市學科帶頭人、北京市第八十中學高中地理教師杜文紅:今年地理考題突出主干知識點的考查,但設問方式比較新穎。此外,著重考查學生的地理思維和知識遷移能力,而非死記硬背知識點。
北京華夏女中地理組長隰燕豫老師:今年地理考“京津冀”,迎合了熱點地區,淡化自然地理特征,突出區域的可持續發展,是之前沒有預想到的。總體來說,今年地理難度加大不多,更主要考查的是考生如何應用所學習的地理原理,用地理思維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北京華夏女中歷史組長王燕老師:文綜歷史試卷總體來說穩中有變,難度有所下降。37題第2問是屬“解讀”類開放題,以往的解讀題都以文字形式呈現的材料,今年改以四幅世界地圖的方式呈現,很有新意。
北京市第八十中學高中歷史教師石巖:今年歷史科目注重考查學生的能力,并弱化了史實方面的背誦和默寫。解讀題中的圖片題,使考生普遍感到“往年高考總結出的答題規律用處不大”。(晨報記者 劉佳 王剛 李佳)
文綜政治·材料分析題(34分)
第一,說明地鐵在推動北京文化創新過程中是怎樣發揮作用的;
第二,結合經濟生活相關知識對地鐵票價調整給出建議;
第三,運用政治生活相關知識,闡述召開地鐵票價聽證會時應注意的問題;
第四,結合經濟生活相關知識,說明修建四號線為何要通過市場化引入民間資本。
我說高考
交通專家怎么看“地鐵調價”
昨天上午進行的文綜考試中,簡述題除了提到“京津冀產業結構調整和對改善大氣的作用”外,還提及“地鐵調價”。對此,交通專家、中國道路運輸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麗梅對北京晨報記者表示,交通問題是市民較為關心的社會問題,將“地鐵調價”內容引入到高考命題當中探討,是今年高考“特別接地氣”的表現。
考題表明教改關注社會問題
對于北京高考文綜試卷引入了自己的“老本行”,交通專家王麗梅昨天語氣很開心。王麗梅說,交通在世界各國都是社會關注度很高的民生話題。“我記得,在此前有關高考改革的討論中,‘充分關注社會問題’是很多學者關注較為集中的一點,所以這次能將‘地鐵票價’問題放在高考命題當中自由發揮,是教改關注社會問題的一個具體表現,也是這次高考‘特別接地氣’的表現。我真是覺得挺好的。”
針對考題第一問“用經濟常識談地鐵票價如何調整?”王麗梅認為,用經濟學常識回答這道題,從供需關系與成本話題出發是個不錯的角度,也比較直接。王麗梅解釋稱,公共交通是大家普遍采用的交通工具,并且要求的是“均等化”服務,北京又要破解城市病,“根據供需關系,先宏觀后微觀,先行業后社會,或許是答題的直接思路。”
票價聽證與文化創新方便發揮
對于考題中提到“地鐵對文化創新有哪些作用”,王麗梅感覺,這個話題比較適合考生發揮,每一個人都是交通行為的參與者與目擊者,這本身就是文化與文明的表現,地鐵的各個車站也都有文化的烙印與具體載體,可以談論的范圍相當廣泛。當然,如果學子對交通文化本身感興趣,就更能言之有物了。
考題中涉及的“地鐵召開票價聽證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并說明理由”,王麗梅則表示,這類話題要看考生將回答主體定位為政府部門還是社會公眾。“考生的選擇一定會多樣化,雖然出發點肯定不同,但落腳點大致是一樣的,應該是通過信息公開與透明,群策群力讓出行更方便。”王麗梅稱。
至于地鐵建設為何現在引入民間資本,王麗梅認為,這道題對考生來講或許有些難度,要把政府公共服務與市場化資源配置、市場競爭提高效率的關系講清楚,“畢竟地鐵建設需要大量經費,應該從多角度吸引資金參與建設,有助于建設速度,有助于在后期在管理上做一些市場化的安排。”(晨報記者 曹晶瑞)
理綜
頻現新題型 考生不適應
昨天上午,不少結束理綜考試的考生表情都很“凝重”。其實,理綜考查的知識點并無變化,但出題方式“變臉”,更加靈活、新穎,讓考生覺得不適應。在北師大附中考點,一名育才學校的考生告訴北京晨報記者,物理的最后兩道大題考到了萬有引力和電阻,平時很少接觸這類題型,推導過程比較復雜。在北大附中考點,一名考生說,今年理綜的整體難度較去年有所提高,“往常模擬考試結束之后,就能估計出自己的分數,今天走出考場,感覺心里沒底。”
教師點評
北京君誼中學靳麗芳老師:今年物理試題中除了23題和24題,難度都不大,但是題型新穎,更注重考查學生對基本概念的理解以及知識的應用能力和遷移能力。擺脫大量繁瑣的數學計算后,物理題更有物理味,這會減少學生對物理的恐懼感,增加學習興趣。
學而思高考研究中心賈世增老師:與去年相比,今年化學卷難度有所下降,但為什么很多考生會覺得難?原因在于,第二卷的最后四道大題有一定區分度,每道大題有五六個小題,難度跨度比較大。比如考生普遍認為難的有機題,與一模、二模的風格都不同,讓考生覺得不適應。
北京君誼中學王翠紅老師:今年生物卷沿襲了前幾年的考查思路,難度適中又有一定區分度。試題內容不局限于基礎知識,而是更強調理論聯系實際。(晨報記者 李佳 劉佳 王剛 初小青 豐偉宏)
英語
通篇沒難題 獲贊“最容易”
昨天下午4點35分,首位結束考試的考生從北師大附中考點走出,臉上洋溢著輕松的笑容。這名來自北京回民學校的學生告訴北京晨報記者,今年的英語試題“非常簡單。”記者現場采訪的其他10余名考生均表示,英語考試比兩次模考都容易。一位來自14中的考生給剛剛結束的考試貼上了“本次高考最易科目”的標簽。而當記者問及四篇閱讀理解的內容時,甚至有一名考生說:“太簡單,所以做完就忘了!”
教師點評
北京市骨干教師、北京市立新學校高中英語老師陳紅:今年作文從以往的開放性作文調整為考查交際能力的應用文,要讓語言得體并體現交際性,這是答題難點,并會拉開得分差距。
宣武外國語實驗學校張哲謙老師:今年的英語試題沒有偏、難、怪題,難度和2013年持平。看圖作文要想拿高分,必須在觀察要點、展現細節等方面下足功夫。
北京新東方學校陶然老師:與去年相比,今年英語作文首次增加的應用文,以“道歉信”的面目出現,可能會讓部分考生覺得準備不足,同時兩篇作文的寫作空間都從20行變成了15行,可能也會制約部分考生的發揮。
精華學校趙志平老師:今年的英語卷想得高分不太容易。因為寫“道歉信”的應用文,應該使用交際式語言,有生活氣息,不能太過正式;而“看圖說話”的作文,要細節生動、句式豐富才能夠得到比較理想的分數。(晨報記者 李佳 劉佳 王剛 初小青 豐偉宏)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