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在翻看報紙、雜志及電子讀物,收聽廣播,收看電視時,碰到了越來越多的中英文夾雜現象,而大多數國人對此熟視無睹。一些語言文字工作者曾對此發出警告。近日,人民日報發表了《外來語濫用,不行!》、《“零翻譯”何以大行其道》等文章,抨擊這種不規范使用漢語的現象,也引發了網友和相關專業人士的關注。
面對中英文夾雜需警醒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一批英語單詞悄然潛入了漢語。這種現象不僅影響了漢語的整體美,也影響了人們對漢語的使用,還給學習漢語的外國人造成了困惑。且不說貧困地區、邊遠山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的廣大民眾,即使是城市里受過高等教育的群體,若不從事相關工作,也很難明白夾雜大量英語詞匯或縮寫的文章的意思。
幾年前,人民日報高級記者傅振國在工作中發現了中英文夾雜的現象,并進行了深入調查研究。他認為,目前的中英文夾雜亂象已經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只有中國知識界,特別是新聞出版界,以及各級政府和立法、執法部門對此達成共識,保持警醒,才能逐步消除中英文夾雜現象,保證漢語依法而來的規范使用權利。
2011年,教育部設定的掃盲標準中,在識字方面,要求至少會寫950個常用漢字,而嵌入中文的英語詞匯顯然不在此范圍內。隨著英語詞匯嵌入量的增加,豈不是會出現越來越多的文盲嗎?
2001年1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第三章第25條明確規定:外國人名、地名等專有名詞和科學技術術語譯成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由國務院語言文字工作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組織審定。
所以,無論從法理角度,還是從實際使用角度,規范漢語都是必須的。
外來語詞匯要化而用之
每一種語言都不可能存在于封閉的環境中,漢語也不例外。我們提倡規范漢語,并不是要屏蔽外來語的進入,而是要對其化而用之,所謂化,就是翻譯。在這方面,漢語有很多成功的例子。遠的有吉普、咖啡、芭蕾,近的有托福、雅思、艾滋病。
反觀英語,通篇英語中夾雜著若干方塊漢字的現象你見過嗎?沒有!英語對于外來語的吸收,也是本著化而用之的原則,比如,2013年,漢語詞匯“土豪”、“大媽”被收入《牛津英語詞典》,是以“Tuhao”、“Dama”的形式,而非漢字直接進入。原因很簡單——對于外來語詞匯采用化用,而非直接嵌入是世界各國的通常做法,是慣例。
北京語言大學人文學院對外漢語系教師王麗娟的授課對象是留學生。她說,留學生在來中國初期,由于中文水平有限,在表達時會有中外文夾雜的現象。作為老師,要逐步引導他們成功過渡到全中文表達,這也是他們學習進步的標志。
對外來詞語化而用之,就要克服懶惰思想。隨著中外交流步伐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外來語詞匯,特別是以英文字母縮寫形式出現的外來語詞匯將進入我們的生活,其實,這些字母詞是可以翻譯成中文的,比如NBA譯成美國籃球職業聯賽,簡稱美職籃。關鍵是要給英文縮寫詞找到恰當的中文表達,不讓它以英文字母縮寫的形式傳播。智慧在民間。化用外來語,可以調動廣大民眾的積極性和聰明才智,比如采取調研、線上線下有獎征集翻譯詞等方式,有關部門快速反應,達成共識,形成標準,予以推廣。
規范使用漢語應從我做起
不容忽視,社會上越來越普遍的漢語不規范使用現象,將對中小學生產生負面影響。中小學階段是一個人規范語言文字觀的最關鍵的形成時段,也是語言文字能力最重要的養成階段,直接影響到日后的各種日常和專業領域的口語和書面表達。中國政法大學法律語言研究中心王東海教授認為,中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中,要絕對禁止外語詞匯進入。讓中國人從小接觸和學習規范漢語,是教育工作者的責任,不能讓中英夾雜現象沖擊漢語漢字的基本核心。
劉廣徽是一名多年從事語言教學工作的退休教師。他說,規范使用漢語要“從我做起”。比如在課堂上,我盡可能地要求外國學生講規范漢語;每當生活在國外的孫子、孫女回國,我會教給他們規范的漢語;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有人說漢語時夾雜外語,我也會適當地提醒。
亨利是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社會學博士,正在北京為博士論文收集資料。對于中英文夾雜現象,她有親身體會。“我參加了中國支教等公益活動,發現參加活動的雖然都是中國人,但是交談中經常把一些英文詞插進中文里。在這些非盈利組織或慈善機構的官方中文網站里,也有中英文夾雜現象。雖然我對中英文夾雜的表述能夠理解,但是我想學會這些英文詞所對應的中文詞匯,以便能用中文與不懂英語的鄉村學校校長和學生家長溝通。”
馬瑞安是一名熱愛中文的羅馬尼亞工程師。中英文夾雜的現象讓他在學習中文時感到困惑。他認為,每一個漢字都有很有意思的詞源,這是和中華文化緊密相連的。他說,我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和文學很感興趣,當然想學習純潔、規范的中文。對每一個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外國人來說,學習不夾雜外來語的中文都是很重要的。
60多年前,錢鐘書先生在其著名小說《圍城》中曾對一個舊時上海灘的洋買辦張先生有一段描述,充滿辛辣諷刺:“跟外國人來往慣了,說話有個特征——喜歡中國話里夾無謂的英文字。他并無中文難達的新意,需要借英文來講;所以他說話里嵌的英文字,還比不得嘴里嵌的金牙,因為金牙不僅妝點,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縫里嵌的肉屑,表示飯菜吃得好,此外全無用處。”
漢語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文化遺產。保護它,愛護它,規范地使用它,是每一個母語為漢語的中國人的職責。嵌入漢語中的英文字母就像健康人身上的牛皮癬,看上去很丑!希望錢鐘書先生當年諷刺的人越來越少;希望在規范使用漢語的問題上,每個人都向麻木、懶惰和崇洋宣戰;希望通過我們這一代人的努力,把漢語規范、完整地傳遞給下一代。(記者 劉 菲)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