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還記得校歌怎么唱嗎?教育部新聞辦公室官方微博近日公布了最受網友歡迎的高校校歌TOP10名單,引起網友的廣泛關注。浙江大學的文言校歌、復旦大學校歌“復旦復旦旦復旦”,以及中國傳媒大學校歌“年輕的白楊”位列前三名。江蘇地區只有東南大學榜上有名,位列第四。
最受網友歡迎的高校歌曲TOP10
①浙江大學校歌
②復旦大學校歌
③中國傳媒大學校歌
④東南大學校歌
⑤西南大學校歌
⑥山東大學校歌
⑦武漢大學校歌
⑧天津大學校歌
華東師范大學校歌
⑩北京交通大學校歌
西南交通大學校歌
十大校歌排名出爐 網友紛紛力挺母校
教育部新聞辦公室官方微博“微言教育”在微博上公布了#校歌我點贊#活動的結果。“你還記得你為哪首校歌點過贊嗎?想知道哪所高校校歌最受歡迎嗎?”微言教育根據統計每首校歌收獲的轉、評、贊總數公布了校歌排名TOP10。
校歌排名一經公布就引起了廣大網友的評論。眾多網友表示,自己學校的校歌最好聽!網友“魚_1990”評論:“我浙校歌棒棒的!”網友“Kozing”寫道:“我旦校歌的確好聽!”中國傳媒大學的校友們則表示,“年輕的白楊為什么不是排名第一?”網友“我叫馬超那你呢”回復說:“每天廣播都放,真的蠻好聽。”
也有網友開始了吐槽。“什么時候的投票我都不造……”網友“__胡小鬧”說。網友“我就是一破小孩”唱起了反調:“我能說西大的校歌不好聽么?”網友“漱目”對于校歌歌詞較起了真,“為什么兩旁大路只有一排白楊了?”網友“笙簫默去”表示:“第一次看到復旦校歌頭一句是‘復旦復旦旦復旦’時我忍不住笑噴了……”更有網友看到排名后玩起了“自黑”,“我們大學還有校歌?!”
親,你會唱校歌嗎?評選勾起網友青春記憶
網友“洛西晨”評論:“師大校歌是啥?誰能給唱兩句。”教育部新聞辦公室發布微博后,武漢大學官方微博轉發時寫道,“親,你會唱校歌嗎?”網友“黑大的老榆樹”回復說:“中國大學校歌旋律大概有兩種,南大校歌和河南大學校歌都是民國時作的曲,屬于歌頌的旋律。黑大校歌2011年之前是美聲唱法,根本無法傳唱,2011年后改為進行曲旋律,中科大等大學校歌都是進行曲。”
校歌更是勾起了網友們對大學生活的回憶。“都有點淡忘了,但是我記得好多次在路上唱校歌~”網友“沈釗_ParadiseZJU”說道。畢業于華東師范學院的網友“趙老剛”說:“一首小龍人總是會勾起小伙伴的美好回憶。”西南大學校友曬出了他的校歌回憶:“還記得大一的時候全院的同學都在學,一起唱時,那氣勢,地動山搖,直到現在我手機里面還有歌詞 。”
東大位列榜單第四 記者連線歌詞作者揭秘創作史
在校歌排名中,江蘇地區只有東南大學榜上有名,并且排名第四。這首校歌真的這么好聽嗎?它的背后有怎樣的故事呢?
校歌,從白話文到文言文
東南大學人文學院的王步高教授是東南大學校歌詞作者。王教授介紹,東大歷史上曾有過三首老校歌。一為江謙作詞,李叔同作曲的《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校歌》;二是汪東作詞,程懋筠作曲的《中央大學校歌》;三是羅家倫作詞,唐學詠作曲的《中央大學校歌》。
“我調入東大的第二年便趕上九十周年校慶,學校讓我們幾位有文科博士學歷者撰寫《東南大學校歌》,我們的歌詞在校報上刊發后未引起任何反響,我深深后悔用了白話詩的形式,亦深深為未能完成學校交的任務而內疚。”王教授回憶,1999年時任校黨委副書記的林萍華就問他:為什么不為東大寫個校歌?“我無言以對。返校后我便與南師大常國武教授商議:校歌可否采用詞的形式,用文言文創作,受到相關專家的支持。常國武教授知我很擅長寫《臨江仙》詞,便建議我用此詞調。該詞僅58字,易讀易記。”
2001年4月底,王步高交出了初稿。“東大是格律詩詞的發祥地,校歌用格律詩詞來寫,不僅其文化底蘊更豐富,也有利于與海外校友、尤其是與臺灣中央大學的交流。初稿便受到校領導的高度認可,學校基本確定校歌歌詞由我撰寫。”
十個月改校歌“走火入魔”
為了把校歌寫好,王步高教授開始了為期10個多月的校歌修改工作。“至少有十幾個晚上,我一夜只睡兩三個小時。”王步高教授回憶,僅給常國武教授打電話便在50次以上,上門不下10次。他向年輕的詩友請教,向自己的學生請教。上課時他把不滿意的字句寫在黑板上,讓學生提意見。把兩個拿不定主意的句子,讓學生投票,說哪種方案好。王教授說:“自己仿佛著了魔似的。”
“六朝松下聽簫韶”一句,最初作“千年松下話六朝”。有專家說“六朝松”是東大的象征,應當明說,便改為“六朝松下話前朝”。又有人說:“前朝”容易使人想起民國,有歧義,于是又改為“六朝松下舞簫韶”。“簫韶”是舜時的舞曲,“舞簫韶”雖通,不知其出處則不好懂,加一“聽”(讀去聲)字,知“簫韶”為可聽之物,它應是音樂、樂曲之類,距離其本義便很近了。一次次修改,越改越精,越改越美,越改越突出東大的歷史文化傳統。
王教授援引周武《從西南聯大校歌看民國時期的大學精神》一文中的觀點,也表達了他對校歌的看法。“對大學而言,校歌不只是一串音符,一簇象征性的符號,更是一種靈魂,是大學精神的集中體現,并代表各校的特點,它是由各校的歷史傳統和辦學風格凝聚而成的,它的旋律縈繞,彌散著每一位學子心中的憧憬和夢想。”(通訊員 許啟彬 實習生 喻賢璐 揚子晚報記者 蔡蘊琦)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