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的低齡化趨勢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如今,美、英、澳、加等重要留學目的國也紛紛來華搶生源。他們打出“優越的語言環境”、“良好的文化氛圍”、“卓越的領導力培養”等口號大力宣傳自己的中小學教育,并不斷推出新政吸引“小留學生”前去就讀。一場由低齡留學引發的生源大戰已經悄然擂響戰鼓。
□現狀
各國亮出優勢牌吸引小留學生
為了吸引“小留學生”,英國、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等國,紛紛打出了自己的“優勢牌”。比如英國中學課程體系完善,且有很多公立和寄宿制學校供選擇。通過幾年學習,有相當部分學生可以被劍橋等名校錄取;澳大利亞的高中學校收費比歐美等國低廉,尤其是公立高中,幾乎與中國的私立高中、國際高中收費相差無幾;加拿大的政府中學系統可以保證教學質量,且有國際知名的公立高等教育系統,使學生完成中學學習后有很多選擇;新加坡從學前教育、政府中小學和大學均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比如年齡2-3歲的孩子可前往新加坡上幼兒園,年齡稍大的孩子可通過新加坡AEIS考試升入政府中小學就讀等。此外,新加坡還推出了母子陪讀的措施,16歲以下到新加坡留學的孩子可以得到來自家庭的照顧。
為小留學生提供全方位監管
除了打出這些“優勢牌”,各國使館還紛紛提升自己的服務吸引中小學生前去就讀。
澳大利亞使館教育領事徐佩儀介紹,澳大利亞所有的中小學校里至少都配備一名專職的聯絡人來照顧國際學生,定時與國際學生溝通,并有針對性地提供一些幫助,還配有專職的學業和升學顧問,幫助國際學生順利升入大學。此外,在醫療保健、住宿方面,澳大利亞都會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同時,今年澳大利亞政府首次為有意赴澳就讀中學的中國學生發放了介紹中小學教育優勢與特色、高中畢業后多樣升學途徑以及赴澳留學申請的詳細步驟的中文手冊。
加拿大普林斯頓中學招生負責人也表示,中國赴加拿大留學的人數日益增長,并且年齡越來越小。針對中國市場進行一年多考察后,學校開放了對中國留學生的初中項目,并專門設置了收費的家庭式托管中心。
記者注意到,最近來華宣講的不少國際學校和留學機構除了帶來中小學留學服務,甚至還開出了“小學生留學可申請父母陪讀”、“幼兒園可入住學校托管中心”等優惠條件。
□數據
出國讀中學的學生數量激增
近日,中國教育在線發布了《2014年出國留學趨勢報告》數據。根據該報告,以最大生源輸入國的美國為例,2005年至2006年,僅有65名中國中學生前往美國私立高中念書;而2012年至2013學年,美國私立高中已有23795名中國學生。也就是說,“7年時間,這一數字劇增365倍”。美國國土安全局最新發布的統計數字也佐證了報告的數據。
澳大利亞使館教育領事徐佩儀介紹,今年來參加教育展的澳大利亞學校有30多所,其中半數為高中。她表示,去年到澳洲讀中學的中國學生數量超過3000人,比上一年增長了10%。面對低齡留學需求,澳大利亞政府預計于本月底,面向中國大陸學生推出簽證簡化政策,這意味著,今后中國內地的小學生畢業后,即可選擇赴澳讀初中。
記者也注意到,今年到國內攬生源的海外院校中,高校在減少,而高中階段的學校卻在“激增”。不少國家還對海外高中生的招收放寬了門檻。
□分析
低齡留學發展存隱憂
盡管到國外讀書的“小留學生”越來越多,對于提前出國留學的優勢也形成了共識,但難以回避的是,在低齡留學熱的背后,也存在一些隱憂。比如中國駐洛杉磯總領館就曾指出由于美國有意開放并降低中國來美小留學生簽證門檻,加上中國經濟發展,大批低齡孩子早早就離開父母來美生活,但“實際情形并不讓人樂觀”。
據了解,早年中國前往英國、澳洲等國的小留學生出現曠課、早戀、花錢大手筆、人際關系緊張等問題,現在已出現在中國赴美留學的小學生身上。中小學生大多處于身體和心理雙重發育期,他們在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情緒調整能力等方面均不夠成熟,在遇到各種問題時也無法自我調節和控制,更難以解決心理困擾。
“即使到了美國念書,中國孩子仍然跟美國學生有很大不同。中國學生很用功,有特別優秀的數學和科學成績,但他們總是埋頭讀書,很少主動參加課外活動。”對于中國學生的印象,北卡羅來納州瑞文斯克羅夫特中學國際學生招生主管Mills女士和弗吉尼亞州凱普亨瑞學院中學校長Lewis先生十分一致。
“跳板”作用并不明顯
初中讓孩子出國留學,并以此為跳板,提前鎖定美國常春藤頂尖大學,這是不少家長的心聲。可事實上,國外的中學并不如想象中那般輕松自在。
美國多米尼克高中的校長愛德華·福伊稱,在美國讀高中絕對不如你想得那般輕松。“多米尼克正常上課時間是早上8點,但每天早上7點開設有一個課時含0.5分的課程。學生晚上要花2至4個小時完成家庭作業,尤其是選修AP課程的學生,做作業時間一般都要超過3個小時。”福伊表示,多米尼克向常春藤聯盟的大學輸送過不少生源,但在其最近一屆的畢業生中,尚無中國學生成功申請。
英國知名寄宿高中莫頓女子高中國際學習中心主任也表示,英國知名寄宿制中學在面試中國留學生時十分嚴格,有些學校的拒絕率甚至高達90%。
小留學生易水土不服
實際上,要申請到美國頂尖大學,除了有出色的功課表現(GPA)、良好的SAT成績外,還要有突出的課外活動表現,以及老師中肯的推薦信。這些學校都通過眾多的課外活動和競賽為學生提供多樣性及個性化的機會,但中國學生卻很少把握。
美國凱普亨瑞學院中學校長里維斯認為,中國學生非常用功,數學和科學成績特別棒,但中國孩子總是埋頭讀書,最大的“水土不服”是無法融入當地生活。即使在學校,也很少主動參加課外活動和體育項目。很多孩子課余時間甚至一聲不吭,成了“悶葫蘆”。還有美國高中校長發現,即使在國外留學,很多中國孩子的生活圈卻仍然在中國。“他們上的網站還是中文網站,聊天工具基本是QQ、微信等中國社交聊天工具。”一些校長認為,除去異地適應、文化差異等因素,很多孩子無法融入當地朋友圈,還是因為年齡太小,缺少主動交際、溝通等能力。
□家長聲音
讓孩子擺脫中高考壓力
小林的媽媽現在就讓女兒準備SAT,想提前到美國讀高中。“在國內讀書有很多大問題,孩子不僅學不進去,連玩兒都提不起興趣,因為學業壓力太大了。”小林媽媽說。
小林的媽媽并非個案。記者了解到,很多家長送孩子出國讀中學,都是為了擺脫中考和高考,給孩子一個相對寬松的環境。并且,“在美國讀中學申請上美國頂尖大學的概率,確實比在國內讀中學的孩子們高一些”,美國新綠洲國際教育負責人肖恩介紹,在申請同一所大學時,錄取標準相差很大,考官選拔標準會向有美國中學教育經歷的學生傾斜。
“小留學生”投入產出有落差
不過,對于這些想方設法讓孩子逃避中高考壓力的家長,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問題就是希望與現實之間的差距。
來自天津的王先生算了一筆賬,如果兒子在國內讀中學的話,按照現在的成績,大學充其量讀個二本,可是如果提前到加拿大或者澳大利亞讀中學,說不定就能考入美國排名前100的大學。像王先生這樣對國外留學結果抱有很高期待的家長不在少數。
不過,也有家長不以為然。一名初二時把孩子送到英國的家長就曾在留學論壇中發帖表達自己的后悔。他表示,兒子從初二出國到上完高中,光學費就花了150萬元人民幣,讀完大學算下來一共花了200多萬元,但畢業后的前途并沒有達到預定的期望值。
□專家支招
選擇留學時機先過三關
為了避免“小留學生”隱憂的出現,留學專家表示,家長必須慎重為孩子選擇留學時機,先評估孩子是否能過得了三關,再做決定。
第一,自我控制關。獨自留學在外,少了家長約束,需要孩子具備自我控制能力,面對國外生活五光十色的誘惑,要能控制欲望和行為。
第二,人際交往關。留學后需要與國外各式各樣的人打交道,所以需要孩子具備寬容、合作、真誠、變通、妥協等人際交往素質。
第三,生活自理關。舉家移民陪讀的出國留學畢竟是少數,更多的孩子需要獨自在國外生活。因此,孩子首先要能管好自己的吃、穿、住、行,父母才能放心讓孩子出國留學。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來判斷是否在基礎教育階段就把孩子送到國外學習生活。盲目跟風只會拔苗助長,對孩子的成長和發展反而不利。(京華時報記者 張曉鴿 京華時報漫畫謝瑤)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