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發布的重慶市學前家庭教育現狀顯示,45.9%的家庭都存在家庭成員教育不一致的問題
重慶晨報訊 昨天,重慶市學前家庭教育調研中期研討會在沙坪壩舉行。調研報告顯示,家庭成員間教育不一致是目前家庭教育最大的問題。
“重慶市學前家庭教育現狀調研”由民進沙坪壩區委員會組織,西南大學、重慶師范大學、沙坪壩區進修學院的專家參與,涉及調研的幼兒園有25所、家庭有2425個。
調查顯示,家長育兒自信度低:僅5.21%的家長在育兒過程中游刃有余;3成多家長在育兒過程中有問題而不知如何處理;近9成家長在育兒方面缺乏自信。
很多人常常將寶寶出現的一些問題行為歸咎于隔代教育。其實,在調研中,專家們發現,在家庭教育方式中,成員間教育不一致才是家庭教育最大的問題,45.9%的家庭都存在這個問題,其次才是“工作忙”和“隔代教育”。
家庭教育中的“不一致”是相當普遍的現象。父親和母親可能出現不一致,父母和祖輩可能出現不一致,祖輩之間也可能出現不一致。這種不一致有的反映在教育思想上,有的反映在教育內容上,有的則反映在教育途徑和方法上。
專家認為,不統一的教育方式和觀念會讓孩子失去心理上的穩定感和安全感。而長此以往,孩子會在性格上形成依賴性強、情緒波動大、不大合群、膽怯這些個性特征。
此外,調查結果顯示,近7成媽媽每天陪伴孩子的時間只有半小時左右。更讓人覺得詫異的是,“看電視”已經成了媽媽們陪伴孩子的一種主要方式,其次才是陪孩子做游戲、外出郊游。
孩子缺乏安全感
爸爸媽媽扮演紅臉白臉的角色時,必須考慮是否會讓寶寶接收到矛盾或是不一致性的信息,一旦寶寶感受到教育上的不一致性,可能會讓寶寶有種無法預測感,進一步帶來缺乏安全的感覺。
讓孩子失去主見
一個打一個護,寶寶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錯了沒有,不同的標準很可能會造成寶寶價值觀的混淆,讓他難辨是非,也有可能會讓寶寶將來的個性容易投機取巧,逃避問題,失去自己的想法和主見。
孩子習慣找借口
如果寶寶一做錯事情,家長就用罵或打的方式解決,然后過一會再去安慰寶寶,長期下來,寶寶會認為不論做錯什么事,不必經過反省也不用調整自己的行為,終究會被原諒。如此可能會養成將來找借口、遇到事情就逃避的人格特質。
會破壞親子關系
紅臉白臉的角色扮演,也有可能會讓寶寶產生親近白臉但懼怕紅臉的狀況,造成親子關系的疏離,不僅達不到教育目的,更有可能會讓家人間失去更多寶貴的情感。因此,爸爸跟媽媽必須好好考慮,究竟有沒有必要犧牲親子關系來達到一種“立竿見影”的教育效果。
怎么解決>
別當著孩子的面爭執
先以一人的意見為主
當家庭成員意見相左時,應該如何化解這樣的窘境呢?
有專家表示,當寶寶還在襁褓時期時,建議爸爸跟媽媽能夠先針對教養小孩的問題加以討論,這樣可以避免在往后教養寶寶的時候出現不和諧的聲音。
爸爸跟媽媽不可避免地總會出現持相反意見的時候,即便如此,寶寶在現場的時候,爸爸跟媽媽也應在和氣、平穩的氣氛下達成共識,可以先以其中一人的意見為主,讓寶寶有一個可遵守的行為準則,然后趁著寶寶不在場的時候好好溝通。
假如爸爸跟媽媽討論后的共識與之前要寶寶遵守的準則不同,也不要尷尬,向寶寶認錯,因為寶寶也能在爸爸媽媽道歉并告知新的準則的時候,學會勇于承認錯誤,這對寶寶而言也是非常好的學習機會。(文/重慶晨報記者 林祺 實習生 丁誠程)
孩子無理取鬧
先想想他為什么這樣
調查針對兒童生長發育、生活習慣、行為習慣、學習習慣、個性心理五個方面進行統計發現,兒童最突出的問題包括個性、人際交往、情緒管理、自理能力、愛看電視的問題。而家長們在育兒方面的困惑,則集中在如何與幼兒溝通、如何培養興趣特長、家庭教育如何把握度、要不要讓孩子上興趣班等方面。
針對其中的部分問題,重慶晨報記者專門請課題組負責人、資深幼教老師劉艷給出一些建議。
1.生活習慣
“不能按時入睡”這個問題困擾超過3成的家長,其次是“不能獨自進餐”和“不能整理自己的物品”。
張蕓的寶寶已經3歲了,一說起孩子睡覺問題,她就覺得頭大。"寶貝每天晚上精神很足,拉著奶奶陪他玩,總是不按時睡覺,即使上床了也要好長時間才能入睡。"
劉艷建議,孩子們最好不超過晚上9點半入睡。睡覺前,盡量不要讓孩子進行一些過于激烈的活動,家長要給孩子一個正確的引領,首先要堅持,一般來說,27天能養成一個習慣。在這期間,家長們最好不要隨意中斷。
2.行為習慣
“無理取鬧”、“不珍惜物品”比例最高,分別為26.24%和22.49%;其次為“不愿意分享”、“不遵守規則”。
家長羅先生對寶寶的“無理取鬧”感受很深:“兩歲半的寶寶最近變得很無理取鬧,只要稍不滿足她的要求,就哭鬧、坐地板,直到滿足她的要求為止,和她講道理根本聽不進。”劉艷表示,在面對孩子無理取鬧時,家長首先要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分析孩子為什么出現這種情況。比如,是否是家長曾經有所承諾,但自己又忘記了,造成孩子因為沒有得到及時滿足而情緒不穩定。這種情況下,建議家長合理引導,等到孩子情緒穩定以后,再問清楚原因予以處理。
劉艷說,家長要明白,孩子哭鬧也是他宣泄情緒的一種方式,如果孩子什么都不說也不鬧,情況可能還要更嚴重一些。
3.學習習慣
“注意力不集中”是令家長們最為頭疼的問題,占到27.5%,其次是“喜歡看電視打游戲”,排到第三位的是“做事拖拉”。
家長宋女士正因此煩惱:4歲的寶寶上幼兒園的時候注意力不集中,一起做游戲的時候能集中一會兒注意力,但過一會兒又不知想什么了。不能像同齡的孩子一樣能比較長時間地玩一種玩具,總是這件事還沒有做完就做另外的一件事。
劉艷說,孩子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原因可能很復雜,比如生理方面的原因———缺鋅,建議家長們每年為孩子做一次檢查。排除生理方面的原因后,家長要找到孩子感興趣的東西,然后從這個方面去引導。
劉艷特別強調,一定要讓孩子少看電視。孩子看電視的時候,大腦是處于停滯狀態的,沒有思考,只是單向接收,長期看電視,對孩子的情感、人際等方面都會有不好的影響。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