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重慶市教委、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規劃局聯合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五大功能區域中小學校布局結構調整工作的指導意見》。意見明確,未來幾年,重慶市將調整中小學校布局,進一步優化配置教育資源,促進教育公平。
教育資源向農村地區傾斜
意見指出,各區縣(自治縣)要依據人口出生率的預測、人口轉移數量及學生數量、寄宿條件、保障水平等情況,開展本區域中小學校布點規劃,提出布局調整方案,并會同規劃部門將中小學校規劃布點在城市規劃中布局落地。
按照規劃,教育資源將重點向農村地區、邊遠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傾斜,進一步改造薄弱學校,改善農村寄宿制學校的辦學條件和生活條件。
中小學要與住宅區同規劃同建設
記者了解到,目前重慶市各區縣(自治縣)正在制定調整方案,首先要求優先規劃布局中小學校,做到與住宅區同步規劃、同步建設。
值得注意的是,意見要求必須廣泛征求當地群眾意見。涉及各區縣的中小學校布局調整方案,必須由當地人民政府審核后報市人民政府批準。
“三個功能區”增加學校,“兩個功能區”調整學校
通過中小學布局結構調整,重慶市將實現“三個功能區”(都市功能核心區、都市功能拓展區、城市發展新區)增加學校,“兩個功能區”(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渝東南生態保護發展區)調整學校的總體布局。
具體而言,都市功能核心區和都市功能拓展區預計將新增(含改、擴建)布局中小學700所左右,未來幾年平均每年要新增80所左右的中小學。
城市發展新區預計將需要新增(含改、擴建)布局中小學371所,未來平均每年預計要新增40所左右的中小學。
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渝東南生態保護發展區,預計未來總的學生數將減少21.58萬和15.52萬,結合目前區(縣)域內學校規模和逐步消除“大班額”等情況,不得盲目撤并村小。
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布局將向兩個區傾斜
意見指出,將優化重慶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布局,并向都市功能拓展區和城市發展新區傾斜,適度減少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和渝東南生態保護發展區的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數量,停辦學校可轉型發展為非學歷職業培訓學校或綜合高中等。
具體來講,未來將著力把都市功能核心區和都市功能拓展區打造成為重慶職業技術教育的核心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數將占全市的44%,學校數量將從現在的96所調減到80所左右。
城市發展新區現有中等職業學校78所,未來將根據產業發展需要和資源優化配置調減到75所左右。
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渝東南生態保護發展區的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將分別減少到20所和6所左右。(記者 匡麗娜)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