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國兩會特別報道:聚焦兩會 聚焦教育綜合改革
人大代表宗慶后建議大學教育實行寬進嚴出的培養模式
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和政協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將分別于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開幕。全國人大代表、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宗慶后認為,教育問題是民生的重中之重,高等教育尤為如此,因為它關乎到人的成長和成才,關乎到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改革開放30年多來,我國高等教育得到快速發展,為國家培養了大批人才,為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同時我們也看到,目前大學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已影響到大學教育的質量,使人才培養不能很好地滿足社會發展需求。
宗慶后認為,目前大學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1、大學校園受社會不良風氣影響,追求物質享受
當前社會上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一些不良風氣都在沖擊著大學生們的觀念,“錢”字越來越重要,大學生因貧富差距在校園生活中體現無余,一部分貧困大學生為了支付高額學費,不得不省吃儉用、打工掙學費,另一部分富家子弟卻開豪車、穿名牌,種種現實很容易讓人產生心態不平衡,不安心學業,甚至會認為不公平而對社會產生不滿。
2、重科研輕教學的考核體系使大學教學質量不斷下降
當前高校對教師考核重科研輕教學,對教師的考核科研經費、論文等占70%以上,而教學任務占比不到30%,出現了本末倒置的現象,為了生計和前途教師們忙于跑課題、寫論文、拉科研經費,而忽視了教學的本職工作,不少學生也都在為教授打工掙錢,無心學習。教師不能安心教學,學生教育質量也自然大打折扣。
3、嚴進寬出的大學教育機制使學生缺乏學習自主性
大學時期是培養一個人觀察力、理解力和創新能力的關鍵階段,但我國長期實行的“嚴進寬出”的大學招生、培養制度,反正不管好壞都能畢業,使得一些辛辛苦苦考上大學的學生,進了大學后放松了學習,結果亦沒有真正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和本領,畢業后也無法適應社會的需求。
2014年全國兩會特別報道:聚焦兩會 聚焦教育綜合改革
為進一步提高大學教育質量,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宗慶后建議:
1、優化大學校園育人環境,提倡勤儉風尚
大學生在大學期間,人生觀還有很大的可塑性,價值取向也在選擇之中。因此,應該進一步優化高校育人環境,形成強大的社會輿論,激勵和引導大學生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在大學校園里大力提倡勤儉風尚,大學生必須做到艱苦樸素,禁止奢華消費,甚至可以統一穿校服,統一吃食堂飯,取消校園內高檔餐飲消費,避免貧富差距給學生帶來的心理反差,使其安心、全心投身學習。
2、對貧困大學生實行免費定向培養
國家應加大高校教育投入,讓那些品學兼優、沒錢讀書的年輕人都能享受到大學教育的權利,對來自貧困階層品學兼優的大學生實行免費定向培養,鼓勵其畢業后回到原籍就業,一方面可緩解各地區人才分配不均衡的問題,另一方面亦可滿足中小城市及鄉鎮對人才的需求,進一步提高人口素質。
3、大學教育應實行“寬進嚴出”的培養模式
改變目前大學考試“嚴進寬出”的現狀,實行“寬進嚴出”的高校淘汰機制,必須通過嚴格的考試、考核后才能畢業,讓大學生從入學起就不敢懈怠,專心學習。同時,高校在教學內容、教育方式、培養模式等方面也應進行改革創新,應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真正為社會培養需要的人才,提高大學“含金量”。
4、建立合理的大學教育評價體系
改變目前大學“重科研輕教學”的教師評價體系,建立教學和科研兩套評價體系,教學歸教學,科研歸科研。對擅長科研與擅長教學的大學教師進行明確分工,實施不同的考核辦法,制定適合教學型教師的薪酬體系和晉級晉升通道,通過制度設計引導教授們回歸教學講臺,鼓勵教師潛心教學,專心培養人才。(夏曉倫)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