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2月20日電(記者 姜春媛)新生代農民工在融入城市的過程中,向往更體面的工作與生活。在談到農民工子女入園問題,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副司長杜柯偉表示,學前教育這幾年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實施了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現在在實行第二個行動計劃,正在大力推進普惠性幼兒園的建設。現在學前教育的毛入園率有了很大提升,已經提前兩年實現了規劃綱要的目標。下一步,國家在這個方面也會加大投入,進一步推進普惠性幼兒園的建設,更好地方便廣大農民工子女的入園問題。
[記者]我有一個問題是提給人社部的,有調查稱80后、90后農民工由于受教育程度高,不再簡單地滿足于打工賺錢養家糊口了。請問新生代的農民工與老一代相比會有哪些新的訴求,將采取哪些措施維護他們的權益?另外一個問題是提給教育部的,幼兒園入園問題也是農民工子女在城市中學習的一大問題,將來是不是有可能將幼兒園納入到義務教育的范疇之內?謝謝。
[楊志明]你提得很好,為新生代農民工講話。新生代農民工正如你所提的,通常指80后、90后農民工,現在已經占到農民工的70%以上。年輕而又富有活力的新生代農民工是我國寶貴的人力資源。與老一代農民工相比,他們在訴求上有新的變化,或者說有三個方面的主要變化:由過去進城掙錢、回鄉發展向現在進城就業、融入城市發展,由過去主要要求足額支付勞動工資向現在要求參加社會保險轉變,由過去主要要求改善勞動條件向現在要求分享企業和分享城市發展成果轉變。新生代農民工對融入城市有強烈的愿望。他們面臨什么主要問題?面臨技能提升、住所改善、落戶城市、權益維護等突出問題,這都需要從制度建設上來推動解決。按照中央的部署,在新型城鎮化過程中,積極推動農民工享有城市基本公共服務,促進農民工實現體面勞動,概括起來朝著“十有”,即:進城有工作、上崗有培訓、勞動有合同、參保有辦法、報酬有保障、維權有渠道、住所有改善、子女有教育、生活有文化、發展有目標,使大多數農民工經過技能提升培訓之后成長為技工,使有條件的農民工逐步實現市民化,成為新市民;著力推進農民工子女融入學校,家庭融入社區,農民工融入城市,逐步實現有條件、有意愿的農民工市民化。
[杜柯偉] 謝謝剛才這位記者提問。農民工子女的入園問題是農民工非常關心的一個問題,記者朋友們也很關心。我想說三點意思:一是剛才記者問將來學前教育有沒有可能納入義務教育,我想先講一下義務教育的性質。所謂義務教育,是每一個適齡的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具有三性:強制性、普及性、免費性。大家從第一個性質,就是從強制性來看,它的性質和學前教育還不太一樣,因為學前教育現在不是義務教育,家長可以選擇把孩子送到幼兒園,也可以不送,自己帶,或者老人帶,都可以,家長有選擇的權力。如果將來把學前教育也納入到義務教育的范疇,也就意味著每一個兒童都必須進入幼兒園接受學前教育。這是第一條。這是從義務教育的性質來講。二是從義務教育規定的程序來講。大家知道,義務教育是由《義務教育法》來規定的,立法是由全國人大來完成的。1986年咱們國家第一部《義務教育法》出臺,2006年進行了修訂。如果將來有什么變化,比如有的地方提出12年的免費教育,就是把高中教育納入進來,有的說把學前教育納入進來。這最后要由全國人大來完成。三是學前教育這幾年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實施了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現在在實行第二個行動計劃,正在大力推進普惠性幼兒園的建設。現在學前教育的毛入園率有了很大提升,已經提前兩年實現了規劃綱要的目標。下一步,國家在這個方面也會加大投入,進一步推進普惠性幼兒園的建設,更好地方便廣大農民工子女的入園問題。謝謝。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