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四五個家庭每年寒暑假都會帶孩子組團旅游,以前基本都是清一色的媽媽團,今年居然有三個爸爸,孩子們高興壞了,因為爸爸們可以帶他們玩更加驚險刺激的項目,旅行社還特別增加了吸引爸爸參與的河塘抓泥蟹、海中喂海豚的活動。”準備春節出發去澳洲的李女士對這次有爸爸的旅行充滿期待。
據了解,隨著“爸爸去哪兒”節目的熱播,今年寒假爸爸帶娃出游似乎成了時尚,多家旅行社都推出以“爸爸去哪兒”為主題的親子游,非常熱銷。幾位爸爸給記者講述了他們人在窘途的旅行故事。
教育專家表示,這股爸爸熱有助于引發育兒方式的變革,希望長久以來中國家庭教育中的“父親缺位”現象能夠由此發生改變。
單獨出行
爸爸“放養”兒子
急壞老媽
除夕前,新新和爸爸結束了在新加坡10多天的旅行,獨自留守的媽媽一顆心才算落了地,“這是他們父子第一次單獨出遠門,一路上凈玩懸的,好歹活著回來了。”
12歲的新新上小學六年級,他告訴記者,班上同學都在看“爸爸去哪兒”節目,他特別盼望像那幾個小朋友一樣和爸爸單獨去旅行,“從小都是和媽媽出去,危險的、臟的都不能碰,玩得不痛快。”他抱怨說,今年寒假,由于媽媽工作走不開,爸爸終于滿足了他的愿望。
爺兒倆最終選擇去新加坡“深度自由行”,爸爸負責在網上預訂機票酒店,兒子負責閱讀攻略,收拾行李。“新加坡管理特別嚴格,所以我必須搞清楚什么行為要被罰款,尤其是隨時提醒爸爸不能抽煙。”新新覺得自己肩負著重大的責任。
一放寒假,父子倆就出發了,一路無懸念到達預訂酒店,第一晚兒子就打電話向媽媽報告:“爸爸游泳把內褲丟了。”“那換一條不就行了。”“就一條,忘帶換的了。”媽媽氣得咬牙切齒,父子倆表示自己解決。
隨后窘況不斷,“錯過飯店早飯了”,“晚上10點還沒吃到晚飯”,“衣服都臟了,沒的穿了”,“迷路了,找不到地鐵”……在北京媽媽的心也隨著上下折騰,最讓人抓狂的還是爸爸對兒子采取的“放養”方式。
因需要在酒店上網處理工作,不能陪兒子出去,新新爸爸決定放手讓兒子鍛煉一下,“第一次是兒子自己去酒店旁邊的水上世界,一個大游樂場。”晚上6點,兒子按照約定時間準時回來了,“我跳了40多次水。”他自豪地匯報。
第二次,新新自告奮勇自己去環球影城,這是新加坡最火的景點,“買的是半年年票,比較合算,我們一起去過兩次。”爸爸給新新20元新幣的午飯錢,新新從酒店坐班車直奔環球影城,狂玩一天,晚上回到酒店,歡呼:“玩得太爽了!”媽媽聽到這些,完全驚呆了,因為之前的旅行,新新幾乎一步也沒離開過媽媽的視線。
藍洞潛水
日韓孩子可以我們為什么不行
老曹和小曹這對父女今年寒假參加的是塞班的親子游,“10多個人的私人小團,6個家庭,有3家是爸爸自己帶著孩子出來的,別的孩子都羨慕我們,因為我們玩得特刺激。”塞班的行程有多條線路,可以自由選擇,“在選擇時我們幾家就發生了分歧,我們幾個爸爸傾向于探險類的,禁斷島攀巖、藍洞潛水等,可是那幾位媽媽覺得太危險,最后他們選擇了海島游。”
藍洞潛水的經歷讓老曹父女特別自豪,“藍洞是排名世界第二的潛水勝地,每年全世界的潛水愛好者都往這兒奔,我們沒有潛水證,無法深潛,只能浮潛,但是跳進30多米深的海里也是相當驚險的。”老曹表示,是導游的一番話讓他和女兒堅定了去藍洞的念頭,導游當時告訴他們,藍洞有一定危險,有一次海浪比較大,一個游客被拍到巖石上全身都受傷了,所以孩子來得不多,而且基本都是日韓的孩子,中國孩子很少見到,因為中國父母保護過度。
“日韓孩子可以我們孩子為什么不行?當時聽了就有點不服氣,決定挑戰一下,閨女也說肯定沒問題。”于是,三個爸爸帶著孩子奔赴藍洞。“我們和孩子一起潛,在教練的指導下,戴上浮潛用具后從兩米多高的巖石上跳進海里,才跳進去就出狀況了,跳的沖力太大,有個孩子的浮潛用具掉海里了,教練摸了半天才摸上來,不過并沒有影響大家的斗志。”
緊緊跟著教練,爸爸和孩子們腦袋扎在海里,慢慢游進幽深的藍洞,“30多米深的海,底下全是珊瑚礁和魚群,真是另一個世界,有點驚悚,洞的深處透出藍光,深潛的話可以從洞里潛出去進入大洋,我們只能在洞口徘徊一下。”孩子們覺得這樣潛水不過癮,想學教練“裸潛”,就是不穿救生衣和浮潛用具,直接鉆進水下,“我覺得這太危險了,想阻止,可是最后還是決定,既然已經到藍洞了,為什么不多嘗試?”結果出人意料,不到兩個小時,孩子們全都學會了“裸潛”,“看他們像魚一樣,一下子就鉆到海底10多米的地方,自由地穿梭,那景象真是太美了,有點超現實。”
當他們最后筋疲力盡地從藍洞上來,教練向孩子們伸出大拇指,夸“中國孩子真棒!”“媽媽可能更多是對孩子呵護,讓孩子有勇氣面對危險和挑戰則是爸爸的責任。”老曹表示自己“任重道遠”。
突發高燒
背著女兒
爬了20里山路
“今年寒假我和女兒去了武夷山,本想對她媽媽炫耀一下自己也能單獨帶孩子出去了,結果鬧了一出熊爸爸和熊孩子的故事,丟臉丟大了。”蘭蘭爸爸和9歲的女兒是第一次外出旅行,因為是跟旅行社走,蘭蘭爸認為不會有任何問題,沒想到出了狀況。
他們到武夷山之后,先去九曲溪,坐著木筏順著江水漂流,“導游說可以讓孩子喂魚,買了一包喂魚用的小餅干,那個味道特別香,我和女兒坐在木筏上,把餅干給吃光了,最后魚也忘了喂。”下午爬山沒爬幾步,蘭蘭就喊爬不動了,非讓爸爸背著。“開始以為孩子累了,后來覺得不對勁,孩子越來越沒精打采,臉色發白,后來又喊肚子疼,最后趴在我背上睡著了。”導游摸了摸孩子的頭,喊了一聲:“怎么這么燙啊?孩子發燒了吧?”蘭蘭爸才知道孩子病了。
下山還有10多里路,蘭蘭爸只好背著發燒的女兒一路狂奔。“肯定吃臟東西了。”聽了大夫的話,蘭蘭爸掏出包裝袋一看,上面寫著“只能喂魚,禁止食用”,倆人居然把魚食給吃了。沒敢給孩子輸液,只吃了抗生素頂著,第二天,蘭蘭爸背著高燒未退的孩子飛回北京。
專家說法
父親的作用
被排在網友之后
據了解,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連續7年做了《中日韓美四國高中生權益狀況比較研究報告》,結果表明,在傾訴對象的選擇上,美、日、韓三國的高中生都把父親和母親放在前5位,而中國高中生只把母親放在前5位,父親不在其中,甚至排在網友之后。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云曉向記者表示,“父教缺失會讓孩子終身‘缺鈣’。”孫云曉說,父親角色的弱化和缺失,會給孩子心理上帶來不安全感,并使得男孩對男性的性別認同弱化。研究表明,人的發展有兩個方向,一是親密性;二是獨立性。親密性表現在愛、善良、合作等,這些方面母親有天然的優勢。獨立性指人的頑強、堅忍、責任、勇敢等,這些父親有天然的優勢。但在中國父教缺失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孩子脆弱,抗挫折能力低等問題都跟父教的缺失有重大關系,父親在培養孩子獨立性方面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實際上父親在家庭教育中角色至關重要,無可替代。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