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要有助于高等教育選拔人才,要有助于中學培養學生,要有助于社會的公平和穩定。
高考一直在改革。如減少科目,取消統考,推薦工農兵學員,恢復高考,高考內容改革,3+X的探索、綜合能力測試,網上錄取,網上注冊,自主招生,成立高規格的高考指導咨詢機構等方面,我們進行了很多的改革探索。高考改革為社會各方面所關注,特別是基礎教育戰線,他們寄希望于通過高考的改革把應試教育轉變到素質教育上來。社會也非常關注,尤其希望有一個“公平”的高考(包含大學的錄取)。高教戰線也關注,希望通過高考選拔到合適的人才,但一般教師從總體上看對此并不是十分關注。
在評論高考方面,言論很多,不少人提出高考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切入點和突破口,也有人把高考形容成教育的萬惡之源,恨不得人人喊打,但是涉及如何進行高考改革就辦法不多,改革非常艱難。
我們曾經也試過許多辦法,例如取消統考,后來是鄧小平同志提出來恢復高考,這也成為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情,不然現在會有不少人提出要取消統一考試。
改革開放以后,特別是跨世紀的教育改革進程中進行了兩方面的改革,一是高考內容的改革,標志性的是3+X,尤其是3+綜+1的科目改革。企圖通過這個改革增加靈活性,利用綜合能力考試來逐漸取消中學的文理分科,但是遇到的困難很大,許多地方提出3+文綜、3+理綜的方案。另外用綜合考試來探索對學生能力和素質的考察,同時明確提出了高考內容的改革是高考改革的主要方向。改革的第一年的作文題目打破了過去敘述文、政論文的框框,出了“假如記憶可以移植”的作文題轟動了全國。二是維護社會公平。為了防止高考錄取中的不正之風人為的干擾,探索了計算機錄取、網上遠程操作的方法,后來為了制止大學畢業時亂發文憑或者說防止在頒發文憑上的不正之風,探索了文憑網上注冊的辦法,未經注冊的文憑不受法律上的保護。應該說前項改革沒有完全進行到底,后項改革取得了圓滿成功。
總結多年來高考改革的經驗,我有幾方面感想:
高考改革的旗幟要高高舉起,但是要注意到高考改革是一項涉及面很廣,并且與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進程密切相關的事情。我覺得影響當前高考改革有兩個重要因素,這兩個重要因素使得許多好的改革設想和辦法很難進行,也提醒我們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改革要積極又要穩妥,歷史上取消統考、推薦學生就是一個教訓。一個因素是,由于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的綜合原因,使得現在就業還非常困難,這也使得廣大人民群眾千方百計地想通過考大學來找一個好工作,高考的競爭十分激烈。第二個因素是,不正之風太厲害,影響了改革的進程。人們不斷說高考是我們的一片凈土甚至說是唯一的一片凈土,也有人不太客氣地說,就剩了這片凈土,你們還想也把它搞亂嗎?要看到不正之風、社會風氣不可能短時期內徹底改變,要有一個過程。
高考改革不要為改革而改革,改革過程中要不斷明確為什么要改,究竟怎么改。我覺得高考改革要三個有助于——
第一,高考改革要有助于高校選拔人才。這涉及我們培養的人才的方向,大學培養的人才要具備知識、能力、素質三要素,高考就要體現考知識、能力、素質。坊間有一個說法,高分低能。這種說法不準確,應該說高分的學生一般高能,當然低分的學生也有個別的在某些方面高能。考素質是一個需要探索的課題。
第二,高考要有助于基礎教育學生的培養。高考會有指揮棒的作用,高考不僅僅是對知識點的測試,要考能力,特別是考察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也要考素質,“應試”教育中也有素質教育,考試中也有素質的測試。也要注意高考的風氣——考風,對學生培養有著最重要的影響。
第三,高考改革要有助于社會的公平、有助于克服不正之風。防止腐敗之風在高考中滋長,這一點可能會被一些人所忽略。其實往往這是高考改革成敗的重要因素。
高考改革是高教改革的重要方面,高考是高等教育培養人才的重要環節,我們要高舉高考改革的旗幟積極穩妥地推進。(周遠清 作者系教育部原副部長)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