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班多達160個學生;青少年耐力、力量、速度等指標持續下降;部分農村初中輟學率超過10%——
為更好地推進我國義務教育的發展,今年9月至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分別到山西、吉林、河南、廣東、重慶、云南、青海、新疆8省(區、市)對義務教育法的實施情況進行檢查。光明日報記者跟隨檢查組,在部分省區進行了檢查。
執法檢查組了解到,2011年所有省(區、市)通過了國家“普九”驗收,全面普及了城鄉免費義務教育。2012年,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為91.8%。從整體上看,義務教育法的規定得到了較好落實,義務教育邁入了從“有學上”到“上好學”、從“兩基攻堅”到“質量提高”的歷史發展新階段。
“近年來,貫徹義務教育法工作取得了新進展,但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12月23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兼秘書長王晨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執法檢查情況時坦言。
那么,執法檢查中發現了哪些具體問題?這些問題又該如何解決?
“城鄉一體化”理念化解“大班額”
隨著新型城鎮化的加快發展,農村學生向縣鎮學校,縣鎮學生向地市、省城學校流動的趨勢非常明顯,城市學校面臨嚴重的校舍緊張、學位緊缺、“大班額”等問題。
河南省教育廳的一份材料顯示,全省義務教育學校20%以上存在“大班額”現象,其中初中學校50%以上存在這種現象。為擴大學校規模,滿足孩子上學的需要,各地新增和改擴建學校的任務相當繁重,有的學校甚至在校舍上面加蓋樓層,有的占用體育場所擴建新校舍。在云南,六七十人的“大班額”比較普遍,個別地方甚至還有160人以上的“超大班額”。
針對城鎮義務教育資源嚴重不足的問題,執法檢查組建議,一方面要對原來設計規模小、占地面積小的學校,通過改造、擴建和置換等方式,擴大學校用地面積、改善辦學環境,保障教育事業的正常開展。另一方面,加大對城鎮新增學校的建設,城市新區開發、城鄉新建居民區或舊城區改造等應該按照規劃設置學校,解決好新建居民區配套建設中小學校的問題。
“要督促地方政府關注城區學校建設,依照‘城鄉發展一體化’的理念,根據學齡人口的增加,建設新校,擴建老校,切實化解‘大班額’等問題。”王晨強調。
把體育課真正還給孩子
“小學生正處于長身體的階段,但孩子們體育活動時間少,特長培養時間也不多。學校搞了一些活動,家長卻不愿讓孩子參加。我們要培養的是有用的、全面的人,而不是只會考試的機器人。”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區第二實驗小學校長高立新無奈地說。
學生體質弱是目前義務教育階段的新情況。“由于場地、設備缺乏和師資短缺等原因,一些學校難以開齊開足課程;學生學習負擔過重,休息和鍛煉時間嚴重不足;青少年耐力、力量、速度等體能指標持續下降,視力不良率居高不下。這些問題如不切實解決,將嚴重影響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乃至影響國家和民族的未來。”王晨指出。
對此,檢查組建議,應當積極推進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切實扭轉單純以學生學業考試成績和學校升學率評價中小學教育質量的傾向,使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
“學校要保證學生體育鍛煉時間,把體育課真正還給孩子。”王晨說。
部分農村初中輟學率超過10%
義務教育是法律規定所有適齡兒童必須接受的教育。執法檢查組卻發現,在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尤其是邊遠、貧困及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初中輟學率較高,有的地區甚至超過10%。初三學生流失嚴重,初中生外出務工現象時有發生。
執法檢查組在青海海西州了解到,個別家長和監護人依法送子女入學的意識淡薄,加上該州流動人口多,學生流動性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入學率和鞏固率,有些學生甚至不與學校打招呼而“消失”。
執法檢查報告指出,輟學的主要原因有:極少數是因貧輟學;多數是學生隨家長工作地區變化而流動,未能及時轉學;一些地區在學校布局調整后,低年級學生因上學路途遠而輟學;再就是一些學生家長認為繼續讓子女讀書升學不如早務工賺錢;一些學校教學水平低,學生因厭學而輟學。
此外,執法檢查報告還建議,應盡快建成和推廣、完善全國統一的中小學生電子學籍信息管理系統,確保教育部門和學校能準確掌握學生流動的真實情況,為學生入學、轉學提供便利,為科學配置資源提供數據支撐。 (光明日報記者 殷 泓)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