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
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司局長筆談
盡快形成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新機制
教育部綜合改革司司長宋德民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的部署推進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是教育工作的主題主線。如何才能將描述的藍圖變成現實?我們認為關鍵是要進一步完善推進教育改革的新機制,加強部門協同和上下聯動,形成中央統籌部署、地方組織實施、部門相互配合、社會積極參與的教育改革局面,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識、集成改革合力。應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細化工作部署。學習貫徹三中全會精神,重在抓好各項改革任務的細化、具體化,提出未來幾年特別是2014年教育改革重點工作安排,形成清晰的時間表和路線圖,逐項明確重大教育改革清單。應進一步明確與教育相關各部門的職責,細化國家、地方、學校3個層面的改革任務,將任務層層分解。需由國家層面統一實施的,地方不許搶跑。應由地方和學校為主推進的,要進一步突出地方和學校的主體作用,準確定位教育改革重心。
第二,加強科學決策。在改革推進中,應加強重大政策的可行性研究和合法性審查,進行必要的風險評估,完善公開征詢意見機制、專家咨詢機制,廣泛聽取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意見。充分發揮教育咨詢委員會和各類教育學會作用,廣納群言,廣集眾智,將科學民主決策制度化。
第三,實行分類推進。在堅持正確改革方向、全國“一盤棋”前提下,充分考慮各地各校差異,因地制宜,采取差異化的推進策略,避免“一刀切”。
第四,加強宣傳引導。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需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要加強政策宣傳解讀,讓廣大人民群眾知曉中央關于教育改革的決策部署,形成全社會理解教育改革、支持教育改革、參與教育改革的良好局面,盡可能減小改革阻力。在宣傳導向上,應加強正面宣傳,圍繞重大教育改革任務,及時宣傳改革進展情況和取得的成效,讓全社會了解教育改革帶來的新氣象、新變化,最大限度爭取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同時,還應通過編發教育體制簡報等方式,積極搭建各地各校教育改革信息的溝通交流平臺,大力宣傳好的改革典型,體現政策導向性,引領改革方向。
第五,建立激勵機制。過去幾年,在改革推進中我們面臨的一大問題就是一些單位缺乏改革動力,地方和學校作為改革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沒有充分調動起來,許多改革政策措施難以真正落地。之所以存在這個問題,既有認識層面的原因,也有激勵機制不夠完善的原因。下一步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應考慮建立和完善改革激勵機制。對教育基礎好、管理規范、發達程度高且改革積極主動的地區,加大簡政放權力度,支持先行先試。對改革成效顯著的地區,可考慮給予特殊支持政策,在資源配置方面予以傾斜。總之,要千方百計打消改革者的顧慮,營造解放思想、大膽探索的良好氛圍和制度環境,讓改革活力競相迸發,持續釋放改革紅利。
第六,強化評估督查。教育改革的方向對了、路徑對了,如果執行不力,落實不到位,改革的藍圖也難以變成現實。為此,必須強化評估督查。如發現問題,應妥善處理和進行動態調整。在國家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的統籌領導下,可考慮建立教育改革重點督查制度,落實改革目標責任制,定期對各地各校改革工作進展及成效進行考核。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督查,引導各地各校樹立改革導向的政績觀,強化改革責任意識,形成各級領導干部真正重視教育改革、親自推動教育改革的格局。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將努力抓住歷史機遇,把思想和行動切實統一到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上來,進一步凝聚改革共識,完善改革設計,形成改革合力,及時研究出臺配套政策措施,扎實推進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確保取得實效。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