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宣稱“不培養作家”的北京大學中文系今年正式招收“創意寫作”專業碩士研究生,創意寫作再次引發讀者的熱議。其實在幾年前,復旦大學、上海大學等高校已經將創意寫作課程納入培養計劃,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新生代作家郭敬明出自上海大學,是從大學校園走出的創意寫作者的優秀代表。光明網記者就創意寫作與文化產業、創意寫作與文學寫作之間的關系等問題專訪了上海大學創意產業研究中心主任葛紅兵教授。
葛紅兵,1968年生,文學博士(1998年,南京大學),教授(2001年,上海大學),博士生導師(2003年,上海大學),上海大學創意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學術帶頭人,中國“文學史學”、“創意寫作學”學科創始人之一。出版有學術專著十余種、文學創作(集)二十余種,譯著二種,另有三卷本《葛紅兵文集》及自選文集《正午的詩學》等面世。
“創意寫作”(Creative Writing)是以文字創作為形式、以作品為載體的創造性活動,它是文化創意產業鏈最重要最基礎的工作環節。葛紅兵解釋,創意寫作和文學寫作不是一回事,它包含文學寫作,同時也包含面向創意產業的從業人員——所以要培養創意產業的管理者、組織者,培養策劃人,培養各種各樣的撰稿人。
國內最早從事創意寫作碩士培養的單位是復旦大學,上海大學是第二家。葛紅兵介紹,“我們和復旦不一樣。復旦主要培養作家,而我們認為創意寫作要面向文化創意產業,培養文化創意產業從業人員。”
據悉,上海大學創意產業研究中心是國內最早提出中文教育改革,中文系要培養作家、撰稿人的單位。中心引進了歐美創意寫作的學科理念和教育教學方法,進行了學科創建研究,出了叢書《上海大學創意寫作研究叢書》,創建了第一套本科創意寫作課程,創建了創意寫作碩士點。
葛紅兵2003年從劍橋大學訪學回國后,提出了兩個想法:一是文化會產業化發展;二是高校文學教育會創意寫作化。“我們團隊就開始做這個工作,當時很難,文化產業化發展,誰都不理解,高校要培養作家,誰都搖頭。但是,我們現在做成了。目前,外地很多高校都來我們這里學習,把我們想法落實到學科建設,教育教學中去。”葛紅兵回憶道。
不同于魯迅文學院,大學中文系并非純粹的文學創作的教育機構,要培養這方面的人才,師資力量的強弱才是關鍵。就師資來源,葛紅兵指出,“一是引進海外資源,我們一直試圖引進留學歸國人員;二是派人出國留學,目前我們跟美國和澳大利亞數所學校建立了合作關系,已經有兩名聯合培養博士,一名在讀,一名已經學成歸國;三是邀請國外教師定期來進行創意寫作工坊教學,我們和美國肯塔基大學有固定的合作關系,他們每年夏季都派人來教學;三是社會聘請,我們聘請了著名電影人張備、張微定、賀子壯,著名詩人徐芳,以及新西蘭、澳洲、美國學者任我們的校外導師;四是自我造就——我們一直在說,創意寫作是一個學科,教師要做學科研究專家,同時堅持寫作,這樣的教師指導如何寫,還知道如何教,所以才能教好,目前我們自己的教師,陳鳴副教授、許道軍副教授等都是工坊制教學的專家。”
據介紹,創意寫作專業的畢業生可從事多領域的工作,一是成為作家,就是傳統意義上的純文學作家;二是類型小說作家、影視編劇;葛紅兵說:“我們正在和網站、影視公司合作,我們已經創建了各種各樣的工作坊,比如上大文創中心葛紅兵影視工作坊,就和影視公司簽約,用劇本項目來培養學生,我們還和騰訊文學集團創世文學網在接洽,創建聯合機制,培養網絡寫手。最后是文化產業的基礎從業人員——策劃編撰人員和未來新一代文化創意產業領軍人物——管理者。”
“美國文化創意產業占GDP總值約26%,是世界第一大文化產業出口國,美國的強大奠基于文化及其產業化發展上。與其相比,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目前占GDP總值約5%,相對落后,我國文化創意產業至少還有4倍的發展空間。美國的創意寫作的教育教學經驗及寫作訓練系統相當成熟,但是缺乏有效引進、探討以及中國化轉換。高校不僅僅是科技創新的發動機,還應該是文化創新的發動機,未來文學創意寫作人才的培養由高校進行,在這個過程中需要進行系統的改革,高校創意寫作工作坊(系)可以培育創作人才,同時可以直接提供作品創作的孵化培育,成為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動機’。也許中文教育教學可以生出一個新的空間來。”葛紅兵強調,未來的中美較量是文化創意產業的較量。誰在文化上占據了先機,誰就能真正在“觀念”上影響世界,就可能在國際競爭中獲勝,成為真正的世界強國。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