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奶奶”仝正國今年65歲,初中畢業38年重返高中,3年苦讀、3度高考 ,60歲終圓大學夢。2012年取得經濟學學士學位后,她兩次考研但都遺憾落榜,現在她正準備第三次考研。
每當類似“爺爺大學生”、“考研奶奶”的新聞一出,有說“勵志”的,也不乏這樣的聲音:“考了還有啥用啊,老了來跟年輕的爭”,這次也不例外。
對此筆者以為,一來,要養老還是想進修,都是人家的自由;二來,難道65歲的老人就該家里蹲?就不能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德國著名學者洪保德,晚年一直與柏林大學的學生擠教室旁聽各種課程,他70歲才開始寫巨著《宇宙》,寫到90歲;2010年,99歲的柴田豐作為日本最高齡的詩人出版了詩集處女作《請不要灰心呀!》,轟動一時。相比之下,65歲的“考研奶奶”還很年輕呢!
“老了來跟年輕的爭”,倒是暴露出某些年輕人的消沉。教育資源屬于每一個有能力的人,只要不是走后門托關系,靠個人拼搏獲得好成績,就有資格享用這部分資源。對于年輕的高考生、考研生來說,體力精力記憶力都占優,更不應該擔心“考研奶奶”是在“搶自己的機會”。
柴田豐在詩中寫道:“即使是九十八歲,也還要愛,還要做夢,還想乘上那天邊的云。”對年輕人來說,“考研奶奶”身上那種對夢想的執著堅守和朝氣蓬勃,難道不更值得我們珍惜和尊重?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