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參觀企業的機會,參觀人不僅得報名,而且還需要通過面試的形式勝出。這不是無稽之談,而是上周一在浙大發生的真事。600多名研究生,200個企業參觀名額,1∶3的錄取率讓這些高學歷者都不敢相信,比現在的高考難。
究竟是什么樣的企業能讓這些高學歷者競相追逐?
現場要求補報名
“老師,我前段時間沒來得及報名,這次面試能不能給我個機會,去武漢參觀的名額真的對我很重要。”即將畢業的浙大機械工程學系研究生柳學楊拿著自己的簡歷,急匆匆地沖入浙大暑期赴武漢重點單位參觀活動的面試現場,向負責面試的郭老師自薦。
柳學楊是武漢人,2010年考入浙大,原本是打算年初最后一個招聘季回一趟武漢老家,找一份大型國企的安穩工作,在父母身邊好好盡盡孝。然而網上找了一圈,柳學楊卻發現自己中意的幾家大型國企一點動靜都沒有。
這些企業是真的不需要招收新鮮血液,還是另有原因?
多方打聽,柳學楊終于從一位師兄口中了解到,這些企業平時并不對外招收新人,所有崗位都只在哈工大、北航、南航等少數幾所高校內招收。“我一個小小的畢業生,哪認識得了那些國家重點企業的內部人員啊。”
正當柳學楊準備放棄的時候,師兄又透露給他一個消息——從2010年暑期開始,浙大就業指導中心每年都會組織畢業生,分赴西安、成都、綿陽、太原、武漢、包頭、哈爾濱、無錫、酒泉等城市的40多家重點國有企業參觀考察。“在參觀時,用人單位會組織面試,面試通過就直接錄用,我就是這樣進來的。”師兄說。
記者從浙大就業指導中心了解到,今年浙大共組織了12個小組,200人,分赴北京、西安、成都、武漢、無錫、南京、上海、湖南等地的重點國有企業參觀,參觀人員主要以高年級理工科碩士生、博士生為主。
為學生與企業提供了解機會
“我們把條件設定為高年級工科類碩士生和博士生,符合這些要求的人在浙大本就不多,但就算是這樣,每個組的報名人數都超過了最大接納量的好幾倍。”浙大就業指導中心主任陳谷鋼指著擺在桌子上的厚厚的一沓報名表說。
在陳谷鋼的桌上,有一組武漢組的簡歷,共62份。他說,就招20個人,這樣火爆的場景幾乎每年都會發生。
陳谷鋼告訴記者,這些企業都是國家重點關注的大型國有企業,擁有諸多國家經費和政策支持,進入這些企業的科研崗位工作,工作穩定、待遇豐厚、社會對這些崗位的評價也不錯,這都是吸引眾多浙大畢業生前往的關鍵因素。
“但這些單位平時很少對外招聘,應屆畢業生要想進入這些單位工作,難度較大。”陳谷鋼表示,為了能夠突破這些企業以往只在系統內學校招收新人的傳統,提升浙大畢業生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浙大多次組織相關學院走訪企業,向這些單位介紹浙大畢業生情況,了解對方的招聘計劃與需求,并主動將符合企業要求的來自機械系、能源系、光電系、化工系、建工學院、控制系、信電系等工科專業的應屆碩士生、博士生送到企業參觀交流。
“說是參觀交流,但其實就是我們給學生架設的一條能夠直接與企業溝通的機會,在為期一周的參觀時間中,企業和學生都會趁著這個機會互相了解,只要相互覺得合適,就可以當場簽約。”陳谷鋼告訴記者,通過這樣的參觀活動,浙大畢業生進入這些企業的人數直線上升,從2009年前的10多人,一下子躍升到了去年的162人。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