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為夢想,或為現實,很多年輕人選擇回鄉創業。他們的故事中有艱辛、有歡樂、還有淚水。本報從今日起推出“回家創業風采錄”專欄。
出身農村,當過老師、干過金融,最終在33歲時放棄年薪20萬的工作回鄉創業種紅薯,擁有碩士學位的彭煥新說是夢想讓他的人生煥然一新。
用打工十余年積累下來的100多萬元創立長沙沃園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彭煥新在長沙縣承包1200畝土地種植精選的“迷你紅薯”,不僅實現了每年600多萬元的營業額,也為當地創造了1000多個就業機會。
1973年,彭煥新出生在長沙縣,大學畢業后由于經濟拮據當了一年老師,隨后只身來到海南打工。
經過十一年的奮斗,彭煥新成為了海南某大型期貨交易所的副總經理。但生于農村的他卻愈發思念家鄉的土地。2007年,彭煥新辭去工作回到長沙辦起了公司,選擇農業作為他人生的“第三個起點”。
“當時就覺得國家的農村需要大批有知識懂經營善管理的年輕人回到農村里面去。”彭煥新至今仍然堅信自己當初的選擇是正確的。
彭煥新從浙江大學[微博]引進了“迷你型”紅薯,從最初承包100畝流轉土地開始進行大規模種植。目前,沃園公司在長沙縣金井鎮和白沙鄉共擁有1200多畝的種植基地,同時有500多戶農戶參與種植。
沃園公司種植的紅薯比一般的紅薯要小,但“別的紅薯最多賣2塊錢一斤,我們的紅薯價錢從來沒有低過5塊”。通過對新鮮紅薯種植收獲之后的清洗、分級、貼標、包裝,并依等級的不同分別供應超市、酒店、賓館,彭煥新實現了產品的增值。
在種植紅薯的同時,沃園公司也在積極探索紅薯的深加工,除了新鮮紅薯,還有粉絲等產品,薯飲料以及紅薯羹等新產品的研發也會在今年啟動。彭煥新的產品已經銷往貴州、江西、江蘇、上海等多個省市,每年的產值已經超過680萬元。
事實上,彭煥新的創業經歷不僅代表個人觀念的更新,更是工業反哺農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煥然一新”。彭煥新的經歷背后,是以市場化的發展理念來經營現代農業的新趨勢。“我的中國夢就是紅薯夢,要把產業做大,我的夢才能算圓”。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