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線和34所分數線有沒有關系?
有老師分析說因為34所分數線中多數降,少數漲,所以國家線也應該降。持這種觀點的,一看就是外行,即便最終國家線降了,也不意味著這種觀點就是對的。
為什么敢這么說,原因包括:一、34所學科實力構成并不平衡,大小年現象比較明顯;二、34所劃定分數的依據不同,有的倚重考分,有點關注復試選拔的自主權,還有的把分數線劃定當成與相關院校競爭的一個手段,因為這直接關系來年報考和業內口碑。所以,34所不可能只關注考生初試整體考分,不少學校為加大復試自主權,主動放低復試線門檻,有意擴大復試比例,例如華南理工大學新聞學,招生約20人,復試線為355/50/90,其中入圍復試的同學已經排到50名開外,多數入圍復試考生都是陪太子讀書,換句話說,該校復試線并沒有客觀反映該校考分情況。第三、所以作為初試總分中的大頭--專業課,多數專業都是自主命題,自主劃線的學校出題范圍天馬行空,題目出得深,批卷也更嚴,壓分成為普遍現象,所以,能考北大330的水平,放其他學校,就可能考360。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