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華師大等名校的碩士畢業生,自愿到上海郊區當“孩子王”。記者日前獲悉,滬上部分農村幼兒園探索引進碩士研究生,這批高知群體的加盟,在幼兒園帶班和科研方面產生了獨特的“鯰魚效應”。
近年來,本市郊區每年都新增幼兒園50多所,硬件按照高標準配置,“軟件”相應也要升級。目前全市幼兒園教師中,本科及以上學歷教師已占四成,還有兩三百名名校畢業的碩士“加盟”,不少碩士來到崇明長興、嘉定黃渡等農村幼兒園任教。
活動室里新玩具多多,起居室寬敞明亮,風雨走廊成為孩子們的作品墻,還有游泳池碧波蕩漾……位于川沙鎮華夏二路的南門幼兒園是浦東農村地區中唯一的市級示范園,新園舍一流的硬件設施,不僅讓鎮上孩子喜笑顏開,還吸引了附近不少白領的孩子。園長龔衛玲介紹,2009年浦東新區教育局招聘到北師大的碩士顧理瀾,特地配備過來增強“兵力”,后又陸續從華師大引進了3名碩士。
名校碩士當“孩子王”,又是從大都市來到偏遠農村,不可避免產生一些心理“落差”。龔衛玲說,北師大、華師大等學校的學前教育專業每年只培養二三十位碩士,很“金貴”,園方擔心這些“高材生”不能長留。但實際上,喜歡孩子、熱愛幼教的小顧擔憂的卻是如何進入角色,“老教師們心靈手巧,折紙、畫畫、安撫孩子,我們都難望其項背。”如何避免眼高手低、更好地學以致用,成了小顧等人首要思考的問題。
目前,多數幼兒園的碩士老師都從當班主任入門,但同樣當老師,他們卻擁有更多的專業眼光。“大家說,小胡的樓搭得高不高?”自由活動時間,顧理瀾一下子讓“小搗蛋”小胡成了全班的焦點。面對同學的掌聲,小胡還流露出一點羞怯。顧理瀾說,小胡原本很不合群,喜歡自己啃手指頭,總破壞別人的玩具。“這是孩子缺乏安全感,希望被關注,但又自卑的心理在作怪。”為此,顧理瀾每天都對小胡進行觀察分析,并時常創造機會幫他“樹立形象”。一年多的跟蹤培養后,小胡如今已成了全班都喜歡的好孩子。
碩士到農村當“孩子王”是否大材小用?專家認為,幼教更需要高層次人才,“小學初中偏重于教,幼兒園要兼顧‘教’和‘養’,在性格形成、認知規律等方面的專業素養要求更高。”園長們介紹,這批碩士老師在文獻檢索、前沿學術成果跟蹤、科研課題設計等方面,不斷讓幼兒園取得突破。崇明長興幼兒園的兩名男碩士依托“男性+研究生”的自身優勢,邊帶班邊探究“如何培養孩子的陽剛之氣”課題,成為廣受歡迎的“哥哥老師”,同時也激發了周圍同事琢磨教學、投身教研的熱情,使農村幼兒園專業水平得以整體提升。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