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報“春暉” 創新映“火炬”
廣州訊 旨在“挖掘創新源泉,搭建創業平臺”的首屆“春暉杯”中國留學人員創新創業大賽,今天在第九屆留學人員廣州科技交流會上舉行頒獎儀式。近140名參加大賽的海內外中國留學人員分獲一等獎、二等獎和優秀獎。教育部副部長章新勝、科技部副部長尚勇、廣州市委副書記方旋、廣州市副市長甘新等有關方面領導出席頒獎儀式,并向獲獎者頒獎。
教育部副部長章新勝致詞
為貫徹落實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發揮留學人員在自主創新中的生力軍作用,激發他們創新創業的熱情,引導、培育他們回國創業,遴選出一批有高科技含量和市場前景的項目,拓展教育部“春暉計劃”資助留學人員為國服務的內涵和外延,教育部發起組織,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科技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廣州留學人員科技交流會組委會辦公室和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共同主辦了本次大賽。
本次大賽共分啟動報名、評審公示和對接頒獎三個階段。在至的86天報名時間內,共吸引了在美、日、英、法、德、加、澳、瑞典、瑞士、意、比、荷、挪、葡、韓、新加坡以及香港等四大洲17個國家和地區的中國留學人員,以及已回國的留學人員報名參賽。在線報名注冊項目269個,涉及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光機電一體化、資源與環境、新能源與高效節能、農業等領域。
在評審公示階段,由風險投資機構、企業和留學人員創業園三方面的專家組成的評委會,對符合受理條件的201個參賽項目進行了認真評審。經過初審、復審和通審,確定了163個入圍項目并在網上進行公示。公示期內,組委會向每個未入圍項目參賽者回復了評審專家的意見,并向每個入圍項目參賽者回復了評審專家的修改、完善商業計劃書建議。,“入圍項目簡介”公布,以便查詢與聯系。
本月25日至27日,“春暉計劃”資助入圍的海外留學人員和已回國留學人員共計近140人,匯聚廣州進行交流、洽談和對接。組委會特邀有關專業人士介紹了國內中小創業基金、創業的黃金法則、融資洽談技巧、投資人選擇項目的一般規則,以及創業園青睞什么樣的項目等方面情況,安排入圍者與協辦大賽的創業園及其他有意合作的企業和機構進行洽談、對接,并根據洽談對接情況組織專家進行了評獎。
據統計,參加洽談對接的入圍留學人員在廣州舉行的“春暉杯”創業大賽入圍項目洽談對接期間,共與400多人次進行了交流對接,共與有關投資機構和企業簽訂投資意向50多份,簽訂入駐留學人員創業園意向150多份。組委會在組織專家進行認真細致的評審后,最終確定王剛等27人獲一等獎,張蓬等61人獲二等獎,李哲等49人獲優秀獎。
教育部國際司司長助理張寧說,大賽充分反映出留學人員創新創業的潛力和報國熱情。大賽過程中,各主辦、協辦單位充分調動各種有效資源,中國駐外使(領)館教育處(組)和在外留學人員社團組織、新聞媒體共同努力,為這項活動的順利實施做出了貢獻。他說,今年是教育部“春暉計劃”實施十周年,首屆“春暉杯”創新創業大賽的成功舉辦,是對“春暉計劃”不斷拓展留學人員為國服務內涵和外延的一次創新,也是對“春暉計劃”實施十周年一種最好的紀念。
科技部有關部門負責人說,參與主辦本次大賽,旨在貫徹國家自主創新戰略,積極營造創新創業文化氛圍,激發留學人員回國創業的熱情,把國家科技政策與創業大賽活動有機結合,為創業園輸送優秀項目,切實發揮留學人員群體在區域經濟建設和國家自主創新戰略中的生力軍作用。火炬中心將利用遍布全國的科技開發園區、孵化器、科技發展計劃等各種支持條件,繼續支持留學人員回國創業。
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副主任邵巍說,本次大賽不但為留學人員回國創業搭建了新的平臺、打開了方便之門,而且也將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開展吸引留學人員回國創業的工作拓展了新的服務領域、提升到一個新的臺階。他表示,他們將繼續做好大賽的相關善后工作,把“春暉杯”做成一個品牌。
獲獎留學人員代表、來自美國的王剛表示,創業大賽給廣大留學人員提供了很好的回國創業機會,是吸引國外優秀人才回國創業很好的方式和手段。希望“春暉杯”能夠成為一個永久性的活動、成為知名的國際品牌,希望今后有更多的優秀留學人員參與競爭、有更多的優秀人才為國服務。
在今天的頒獎儀式上,組委會還向中國駐紐約總領館等我26個駐外使領館教育處組、中國留日同學總會等15個海外留學人員社團頒發了組織獎,以表彰他們在本次大賽組織工作所發揮的突出作用。
來自北京市留學人員海淀創業園、北京中關村國際孵化園、上海張江國家留學人員創業園、留學人員廣州創業園、大連市留學人員創業園、清華留學人員創業園、北航科技園留學人員創業園、中國南京留學人員創業園、蘇州留學人員創業園、江蘇昆山留學人員創業園、上海莘閔留學人員科技創業園、威海留學人員創業園、神州學人編輯部等協辦單位代表及其他各界人士共近300人參加了頒獎儀式。
附:首屆“春暉杯”中國留學人員創新創業大賽獲獎名單
一等獎(27人):
王剛、馮圣中、何宗彥、李智、甘志波、曹磊峰、蘇賢斌、張厚玫、路萬里、劉軍、許躍、畢萬里、朱小龍、張建洲、汪銳、郭建新、王志勇、張增芳、雷健波、胡松楠、陳新華、楊軍、宋無塵、湯昕、余濤、吳剛、張瑜。
二等獎(61人):
張蓬、陳志剛、王輝、肖福春、葛字義、侯東明、徐曉、史啟媛、黃文迎、陳莉莉、蘭林、盧磊磊、游濤、許正文、孫曙明、董虎、鄒檢平、郭輝、郭曉東、虞飛舟、曾凡太、陳妙生、黃硯農、林遠、金永鎮、王春林、李和平、王博泉、詹義強、石峰、劉敬智、盧凡、楊江、裴志超、劉京、張安迪、李立、鄭直、李薇、咼潤華、周正、劉山峰、田文志、肖楠、楊秀坤、趙鳳濟、黃瑩瑩、劉新、劉運權、蔣強、王岢、黃文濤、裴瑞琳、唐晨輝、陳立強、賈積有、祖崢、葉健雄、陳云權、張小鶯、孫斌。
優秀獎(49人):
李哲、高宏、王宇湖、洪若川、方沛宇、宋文超、邱波、侯磊、戚培毅、丁劍、龐萬林、李建樹、夏國偉、姜磊、鄒偉、吳亮、黃文林、李英全、單祖堯、張方明、宋家武、趙建、丁明躍、葉亮、董文國、陳兵、李剛、金星燦、于憲法、趙振波、Eric Zhang、張海帆、林文慰、張謙、折志中、吳愛英、范兢、林勐、徐梓銘、余丹、徐濤、陳義紅、陸國純、陳群、李旸、劉凱、夏匯、潘子凡、馬春印。
組織獎(41個):
其中,駐外使領館教育處組(26個) :駐美國使館教育處、駐紐約總領館教育組、駐舊金山總領館教育組、駐洛杉磯總領館教育組、駐休斯敦總領館教育組、駐芝加哥總領館教育組、駐日本使館教育處、駐大阪總領館教育組、駐福岡總領館教育組、駐多倫多總領館教育組、駐溫哥華總領館教育組、駐英國使館教育處、駐法國使館教育處、駐德國使館教育處、駐法蘭克福總領館教育組、駐悉尼總領館教育組、駐墨爾本總領館教育組、駐瑞典使館教育處、駐新加坡使館教育處、駐挪威使館教育組、駐比利時使館教育處、駐意大利使館教育處、駐韓國使館教育處、駐葡萄牙使館教育組、駐荷蘭使館教育處、駐香港聯絡辦公室教育科技部。
在外留學人員社團組織(15個):中國留日同學總會、全英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西門菲沙大學學生學者聯誼會、堪薩斯州立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美國西北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北美華人創業協會、圣·積德兒童研究醫院華人學者會、全日本中國人博士協會、山口大學宇部中國留學生學友會、劍橋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比利時新魯汶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在韓國中國留學生聯合會、葡萄牙Aveiro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瑞典皇家理工學院學生學者聯誼會。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