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作為“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的獲得者,2013年5月4日,有機會與來自全國的青年代表一起同習近平總書記“面對面”座談。他,是一名在校的研究生,卻流轉了上萬畝的土地,創立的合作社中有4名碩士研究生,27名本科生,46人的團隊平均年齡不到27歲。他,承擔了國家投入超億元的農業科技園區項目,致力打造國內一流的研究型專業合作社和創新型技術團隊。他就是河南農大在讀研究生、河南德行豐民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靈光。8月15日,記者在漯河市郾城區商橋鎮劉孟村采訪了王靈光。“小時候,老輩人常說‘莊稼活不用學,人家咋著咱咋著’,來農大上學后,才知道并不是這樣。守著一畝三分地,一季幾百斤糧食,不創新能行嗎?”王靈光說。 采訪中,“創新”一詞在王靈光言語間出現的頻率最高。王靈光說,創新的目的在于“減少投入、增加產量”。本著這個目的,合作社成立之初,他就潛心打造 “創新型團隊”。“我們這個團隊會集各種有技能、善創新的年輕人在一起。”王靈光介紹說,合作社里有學機械制造專業成員,在對傳統噴灑農藥的機器進行改造 后,大幅提高了效率,過去一臺機器一天能噴灑120畝,改造后一天能噴灑300到400畝。王靈光的理念是,創新加科技,種地定賺錢。基于這 個理念,2010年7月,他籌集資金注冊了集專業種植、高產研究、規模化經營于一體的現代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至今,河南德行豐民種植專業合作社共 吸納社員3600多戶,經營管理土地突破3.7萬畝,土地流轉面積達到10800畝,總資產也達到了3262萬元,累計為社員增收1100余萬元。【相關閱讀】楊國棟:清華研究生的8年寶安環衛路北大90后研究生 互聯網思維賣米粉研究生“兔倌兒”的白手起家創業路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