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來天津工作、學習、定居的外國人越來越多,充滿異國風情的五大道成為很多外國人游玩休閑的聚集地。為了跟國際接軌,五大道不少餐廳都有雙語或三語菜單。暑假期間,天津外國語大學英語系的5名研究生來到五大道,收集了近十家餐廳的雙語菜單,為上面不正確的英文翻譯糾錯。中餐比西餐難翻譯昨天上午,記者跟著外大英語系研究生王月跑了5家餐館,但只收獲了1份菜單。“您好,我們是外國語大學的學生,義務幫您查看菜單上的英語翻譯是否有錯,沒有英文翻譯的菜品,也可以免費幫您翻譯。”王月拿出學生證禮貌地說。“不需要不需要,你們走吧。”服務員很不客氣地將她趕了出來。“這很正常。”王月說,“一上午能拿到1份菜單就不錯了,很多餐館老板覺得菜單需要保密,還有一些人覺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最終,在一家西餐廳,王月拿到了1份菜單。西餐廳的菜品多為牛排、沙拉、咖啡等,菜單上已經有英文翻譯,王月仔細翻看并把翻譯不準確的餐品記下來。“你們的菜單是請人翻譯的嗎?”“我們老板在德國留學好多年呢,都是老板翻譯的。”“您看,錯了不少,我糾正后給您送來。”王月說,經過近半個月的收集整理,大家發現西餐廳翻譯水平比中餐廳高,錯誤率也相對少,“西餐本來就是‘進口’的,有現成的例子可尋,而中餐很難翻譯了,許多菜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比如餃子、元宵、粽子,如果直接翻譯成英語都能叫‘dumpline’,但是這樣就失去了其本身的特色,所以我們最后決定,還是直接把它們用拼音翻譯過來。”菜單錯誤率達20%截至目前,5名研究生已經搜集了近十家餐廳的菜單,西餐廳和中餐廳各占一半。“糾錯團”成員荊媛惠告訴記者,各家餐廳都有翻譯錯誤的情況,錯誤率平均在20%左右。“有的是語法錯誤,但還不至于引起歧義,有的是拼寫錯誤。”荊媛惠說,“有的直接翻譯錯誤,比如把油炸翻譯為水煮,還有些翻譯的根本看不懂,很混亂。”荊惠媛說:“通過這次糾錯活動我們發現,五大道很多餐廳的雙語菜單翻譯得不是很規范,希望通過糾錯,把錯譯變成正解,讓天津更加國際化。”據悉,外大研究生們為餐廳糾錯后,還將把這次活動的總結報告交到政府相關部門。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